第四十四回晋楚和好桓公背盟
魏相绝秦诸侯兴兵
话说晋景公就在命人将新麦粥端来之时,顿觉腹部膨胀,疼痛难忍,急欲大便,急急起身如厕,刚刚蹲下,又是一阵剧痛,站立不住,跌入厕内,陷入粪坑而溺死,终归是没能吃上新麦。晋景公这位称雄诸侯的霸主,竟然如此死法,谁也无可奈何,群臣只好拥立世子姬寿曼即位,是为晋厉公。
晋厉公即位之后,为了巩固晋国的霸主地位,对国内外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采取了和缓的策略。特别是对秦国能遣名医高缓入晋为父君晋景公医病,深表感谢。为表示愿意通好之意,周简王六年(前580年),命郤犨为使,携厚礼前往秦国,面见秦桓公,约定日期,邀其前往晋地令狐会盟。秦桓公看罢郤犨呈上的书简,一时犹豫不定,便使郤犨退下休息,然后召集群臣商议令狐会盟之事。
待群臣集聚,秦桓公说:“今晋使来此,表示晋愿意与秦通好,邀寡人前往晋地令狐会盟。不过,寡人以为晋厉公新立,此乃权益之计,并非真心实意也。寡人若亲赴令狐,唯恐有变,陷晋而不得归也。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右大夫说闻听秦桓公无前往令狐会盟之意,便劝说:“主公所言确有道理,不过臣以为,晋君新立,国内不稳,因而,欲先和于外,取信于诸侯,必不敢拘主公于晋也。况且,当今之势,晋称霸于诸侯,秦弱晋强,若不赴邀,乃自弃其好,各国诸侯观之,必会怨秦而向晋矣。主公若有顾虑,臣愿与同往,以保主公之安焉。”这时,大夫史颗也说:“大夫说所言甚是,臣亦愿随之赴令狐也。”秦桓公见群臣皆赞同会盟,已无推脱之理,只好应允亲赴令狐会盟。
秦桓公经过了多日的准备,按照约定的日期,秦桓公率领右大夫说、大夫史颗等群臣,先来到距黄河不远的秦地王城,安下营寨。过不多久,只见兵士来报说:“晋君已在令狐恭候多日,并望主公尽快渡河,前往令狐会盟。”然而秦桓公心中仍是犹疑不定,便传旨休息一日,以观晋人动静如何,何时渡河,待明日再定。
大夫史颗知秦桓公的心意,两军隔河相望,虽看不出晋人有什么恶意,但秦桓公无论怎么样也是不敢渡河冒险的。第二日,史颗来到秦桓公大帐说:“秦、晋乃敌国也,今若能通好联谊,乃利国利民之大事也。主公乃一国之主,不可有闪失也。为保主公之安,臣愿渡河代之一行,不知可否?”秦桓公见史颗愿渡河代行,心中欢喜,但仍是不知如何是好,思虑再三才说:“明日就是会盟之日。既如此,大夫可携带寡人亲写书简,再入令狐呈于晋厉公,以表寡人与晋通好之诚意。”过不多时,秦桓公将书简写好交给史颗。
大夫史颗奉秦桓公旨意,带好书简,带着十几名随从,乘船渡过黄河。晋军一将领,将其带到令狐。史颗见到晋厉公叩拜之后,将来意说明,然后,将书简呈上。晋厉公接过书简打开观看,只见上面写道:“秦、晋本乃近邻,理应通好。今已奉约至王城,但寡人因身体欠佳,行动不便,实不能渡河相会,多请见谅也。今遣大夫史颗前往令狐代寡人立盟,望君行之。”晋厉公看罢心中不乐,知秦桓公惧晋之强,心怀叵测,无会盟之诚意,不过事已至此,只有随其意而行之。亦遣大夫郤犨代自己,随秦使史颗渡河前往王城与秦桓公立盟。数日之后,虽说是令狐会盟,实际是晋之令狐、秦之王城两地分别订盟。
令狐会盟之后,秦桓公回到雍都心绪不定,心中暗想:“此次会盟虽没与晋厉公见面,但其对自己的强硬态度,却能容忍。由此觉得晋厉公是个孺弱之人,很难守住晋之霸业,若乘其不备兴兵伐晋,秦亦有入中原争霸的机会也。”但又一想:“以秦国之力伐晋,毕竟是势单力孤,难于取胜,若能联合楚、翟等晋之敌国共同伐晋,方有必胜把握。”想到这里,秦桓公便经过了多日的筹划,便遣使奔赴两国试探两国的态度。翟国与晋国乃世仇,当闻知秦意欲联楚、翟伐晋,满口应允,便积极筹集兵马,待约定日期,与秦、楚共同伐晋。可是,当史颗奉秦桓公旨意前往楚国,虽然受到楚共王的热情接待,也是满口应允,但其行动远不如翟国那样积极。此时的楚共王自知,楚国的力量远不如晋国强大,特别是得知秦、晋在令狐会盟,使自己更加孤立,心中烦闷。如今秦使到来,有联楚伐晋之意,心中是转忧为喜,秦、晋两国若能大战一场,真可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那时便可从中取利。因此,对秦使史颗的到来,是热情招待,满口应允。史颗已看出楚共王的心思,却装作不知,当办理完事情,便匆匆赶回雍都,禀明秦桓公说:“以臣观之,楚共王虽满口应允,联秦伐晋,但非真心也。只是意欲求利,而无意助秦焉。”秦桓公闻听,低头不语,暗自沉思:“若楚不肯诚心相助,以秦、翟两国之力,胜晋难矣。”因而断了伐晋的念头。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秦桓公搞得这些小动作,被晋国的奸细探知,便回到新绛报知晋厉公。晋厉公闻听拍案大怒,骂道:“秦桓公果然是惛弱无知之小人也。寡人主动与其和好,会盟于令狐。今盟约墨迹未干,竟如此背信弃义,妄为大国之君也!寡人必踏平秦国以泄愤哉!”可是,当晋厉公冷静下来,深思伐秦之事,亦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而今秦、楚、翟立盟,若伐秦,楚若助之,胜负难卜,唯有先破其盟,和于楚,使秦势孤,方可胜之。然而,晋、楚乃宿敌,数十年争霸于中原,互不通使,若和楚,难也。唯有请一媒介,从中说和矣。于是,便召集群臣商议。大夫士燮说:“若和楚,唯宋可助之。宋执政华元常往来于晋、楚之间,与楚令尹子重私交甚厚,与中军将、执政栾书私交亦厚。可请其赴楚,传主公和楚之意也。”晋厉公闻听心中欢喜,便命士燮为使前往宋国。
数日之后,士燮奉旨来到宋国,面见宋共公说明来意。宋共公闻听晋国愿与楚国和好会盟,请自己为媒从中沟通,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便满口应允,立即将执政华元招来商议。华元更是愿意促成此事。于是,华元奉宋共公旨意先出使楚国。
而此时的楚共王,本想秦、晋若能大战,自己便可从中取利,可是今秦、晋未战,秦又怨楚不肯相助,秦、楚之盟已名存实亡,唯恐秦、晋再和好,联手伐楚,因此,楚共王的心情确实有些紧张。今日宋国使臣华元到来,闻知晋有和楚会盟之意,心中欢喜,算是去掉了一块心病,是满口应允,并约定好日期前往宋国会盟。华元见楚国事情办好后,又前往晋国,面见晋厉公,告知楚共王诚心和好会盟之意。在周简王七年(前579年),晋厉公命士燮为使前往宋国,按约定日期与楚会盟。楚共王也命公子罢、大夫许偃为使前往宋国,按约定日期与晋会盟。于是,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一带)西门外,由华元主持,晋使士燮与楚使公子罢、许偃会盟,订立了盟约。主要内容是:“凡晋、楚之间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若晋有难,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会盟之后,两国使臣各自回国。然后,为表示两国和好之诚意,按约定,晋遣大夫郤至聘楚;楚遣公子罢聘晋。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晋厉公见晋、楚立盟,已无楚国之患,便可全力伐秦。首先对晋国军制进行了调整,恢复四军(即中、上、下、新)之制。命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錡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然后,又遣使前往所属各诸侯国邀期伐秦。各诸侯国闻晋使前来邀其共同伐秦,皆惧晋之强,唯有出兵响应。数十日后,于当年五月,晋厉公召集了鲁、齐、宋、卫、郑、曹、邾、滕等十余国兵马不下十余万之众,其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的。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征伐名正言顺,声讨秦国背信弃义的不义之举,还派遣魏相为使携带一份《绝秦书》前往秦国,斥责秦国历代的不义之举。
而此时的秦桓公,自从联楚伐晋不成,又闻知晋国四处言和息兵,以为天下太平无事,便放松了边防武备之事,整日是吃喝玩快乐,安享太平。群臣多有劝谏,皆不肯听从。这一日,又有探子来报说:“晋以集聚十余国兵马,有西进之意。”而秦桓公却毫不介意,认为,晋称霸诸侯,召其会盟,不足为怪。过了几日,内侍报知,有晋国使臣求见。秦桓公还以为晋国内又有什么变故前来求助,便升殿召见。当见到晋使仍是魏相便说:“秦、晋虽已立盟,不过近几年来通使往来甚少也。不知今日贵使前来何干?”魏相叩拜已毕,站起身来回答说:“晋本诚心和秦,而秦却屡屡背盟,已触晋君之怒。因而,臣奉晋君之命来此下书,以绝秦也。”说罢,魏相将《绝秦书》呈上。
内侍从魏相手中接过书简,呈于秦桓公。秦桓公将书简展开观之,只见《绝秦书》中写道:“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俸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公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跃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以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无禄,文公即世,穆公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崤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扰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崤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是以有令狐之役。康公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及君之嗣也,吾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我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留我边陲,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邀福于先君献、穆,使伯东来,命我景公曰:吾与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婚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汝伐狄。寡君不敢顾婚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汝。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邀乱乎?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秦桓公看罢《绝秦书》不由得拍案大怒,将书简投掷于地上,对魏相说:“此书所述,是非不分,皆一派胡言!晋即欲加罪于秦,何患无辞乎?既如此,秦亦非好欺辱之国也。寡人愿亲赴两军阵前,看晋君能奈我何?”然后,又对魏相说:“尔即来此,触寡人之怒,本应杀之,但今暂且留其性命,回禀晋君,寡人既不施大惠于诸侯,也不盟于晋,唯有以兵待之也。”说罢,命内侍将魏相轰出大殿。
魏相不敢多言,算是捡了一条性命,逃离雍都回到晋国,将情况禀明晋厉公。晋厉公闻听大怒,也有了征伐秦国的借口,便亲率十几国的联军杀奔秦国。当途经周都洛邑之时,晋厉公当然,不能效仿昔日孟明视穿门而过之故事。其实,晋厉公是特意率领诸侯联军绕道至周都洛邑,借朝拜周天子之名,显示一下自己霸主的威风,对各国诸侯也是一种威慑。当联军到了洛邑郊外,便传令各国兵马安营扎寨休息,晋厉公率领十几国诸侯,前往洛邑王城朝见周天子。此时的周天子早已是名存实亡,几十年没有诸侯来朝拜了。当周简王闻听晋厉公率领各国诸侯来洛邑朝拜,真是受宠若惊,急忙率领群臣来到王城门外迎接。
当周简王陪伴晋厉公等诸侯来到大殿之上,行了朝拜之礼,晋厉公便将秦国如何无道,扰天下之不安,欲兴兵征伐之事,禀奏一番。周简王对晋厉公所言哪里敢说个不字,只有不住的点头称是。周简王为了表示对晋厉公兴兵伐秦的支持,还派周室重臣刘康公和成肃公率领为数不多的周室兵马,随其伐秦。这样,使此次伐秦,不但得到了各国诸侯的响应,也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可谓名正言顺。晋厉公在各国诸侯及周简王面前出尽了风头。待各国诸侯各自回到大营休息一日,第二日,晋厉公便率领各国兵马杀向秦国。
再说秦桓公在盛怒之下,轰走了晋使魏相,但冷静下来后,面对晋国与各国诸侯的进攻,心中也有些胆怯,便传旨召集群臣商议抗晋之策。这时,右大夫说首先对秦桓公说:“臣以为,自齐、晋‘鞌地之战’后,晋国日渐强大,称霸于诸侯,楚国已处于弱势。晋不与楚争,而与楚会盟息兵,晋之兵峰直指秦国,今又联合各国诸侯,以周天子之命兴兵伐秦,可谓势不可挡也。若以秦之力,与之战,不可胜也,有亡国之危矣。臣以为,若保秦之社稷,当遣使入晋言和,再结秦、晋之谊,方可使晋无力战之理,可退兵矣。”大夫成差听罢,立刻驳斥说:“右大夫所言差矣!若与晋和,谈何容易也。以晋厉公之霸道,岂能轻易许和之,必将割地纳款,俯首听命也。秦乃万乘大国,自立国以来,数代征战,从未屈从于晋,而晋君则多出于秦,何以惧晋哉!”右大夫说回答说:“大夫所言甚是。不过,今日之秦国,非穆公时之秦国,国力大衰,实难与之力敌也。”这时,庶长鲍听罢说:“臣以为,与晋言和难矣,唯有一战。以秦之力,攻晋不能,若守土,则有余也。当今之计,唯有传令各个边城全力防守,再集结兵力增援各城,方能保秦之社稷之安矣。”一时之间,满朝文武议论纷纷,言战者多,言和者少。秦桓公本意欲与晋战,见多数大臣主战,正符合自己心意,便说:“诸位爱卿莫在多言。寡人将晋使轰走,言和之路已堵死,唯有战也。还望各位爱卿与寡人同心协力战胜晋军,以保秦社稷之安矣。”群臣闻听秦桓公决心迎战,皆不再言。然后,秦桓公立即传旨,命各个边城守将坚守不战。又命庶长鲍为大将军,大夫成差为副将,不更女父为先锋,率领战车千乘,兵士四万,迎击晋军。秦桓公与庶长武、右大夫说再征集兵马,以倾国之力,随后接应。
庶长鲍与大夫成差、不更女父率领秦军前往河西,来到了河西邑刚刚安营扎寨,就看见戍守黄河的秦军已经败退下来,逃到河西城下,庶长鲍立即命令将败退下来的秦军放入城内。兵士们报告说:“晋军联合各国诸侯兵马有二十几万,又奉周王的旨意伐秦,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也。今已渡过黄河,其势不可挡,直奔河西城而来,望将军备之。”庶长鲍闻报大惊,立即召集大夫成差、不更女父商议迎敌之策。大夫成差说:“今晋与诸侯之军势大,已夺取大部河西之地,河西城已是孤城,实难坚守也。末将以为,与其力战,莫若退守麻隧(今陕西泾阳县北),与后援兵马,合兵一处,凭麻隧之险再与晋军战之。”不更女父却说:“晋军虽众,但若不战而退,更彰显吾军之弱,晋军必乘机追之,其后果难以收拾。末将以为,大将军可率领大军暗中撤往麻隧,末将可率领一支兵马戍守河西,以阻晋军也。”庶长鲍深知以秦军这数万兵马,又无黄河之险,只凭河西一孤城,实难抵挡晋军,便依不更女父之言,自己与大夫成差率领秦军主力撤出河西城,退往麻隧,独留不更女父率一部秦军戍守河西城。
再说晋厉公与中军将栾书率领晋军与各国兵马,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杀到河西城下,便与众将在城的四周查看一番。见秦国的守军不多,以为秦军没有防备,便指挥晋军与各国兵马攻城。而此时的不更女父已有所准备,见晋军开始攻城,便命弓箭手放箭,用滚木雷石防守,晋军损失不小。晋厉公闻报秦军有备,便与栾书等众将商议。栾书说:“河西乃一孤城,如不迅速攻下,何以灭秦乎?”然后,传令各军四面攻城。连续猛攻三日,守城秦军箭镞、滚木皆以耗尽,兵士死伤无数,已无力再守。不更女父无奈,只好率领秦军从西门杀出。晋军一路追杀二十余里,才收兵。不更女父的万余秦军已所剩无几,便一直退往麻隧。
此时,庶长鲍与大夫成差率领秦军来到麻隧安营扎寨,还不到五日,就见不更女父率败兵到来,便忙问晋军状况。不更女父便将河西城如何失守如实报知,并说:“此次晋军其攻势之猛烈,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也。望大将军慎之。”庶长鲍立即召集众将商议破敌之策。庶长鲍说:“晋军已尽得河西之地,其声势之大,似有灭秦之意。今麻隧之地已近泾水,吾军不可再退也,唯有在此与晋军决战焉。不知众将以为如何?”众将虽畏惧晋军之众,但也别无他法,唯有如此。这时,有兵士来报说:“大将军,主公已经率领后军到来,望各位将军速速前往迎之。”庶长鲍闻听秦桓公亲率领后军到来欣喜万分,急忙率领众将出大营数里之外,迎接秦桓公。
原来,自从庶长鲍率领秦军前往河西拒晋,秦桓公便立即传旨,命庶长武、右大夫说等在秦国招募兵马,数日之内便招募数万兵马。这时,又接到庶长鲍的败报说:“晋军已尽取河西之地,秦军已经退至麻隧戍守,形势万分紧急,速速增援之。”秦桓公闻报大惊,唯恐麻隧再失,唯有一泾水之屏障,亦难守也。于是,秦桓公亲率大军来到麻隧,与庶长鲍相会,秦军之众亦有十余万。待秦桓公安营扎寨。升中军大张商议迎敌之策时,有兵士来报,晋中军将栾书率领的晋军及各国兵马已近麻隧。由此,秦、晋要在麻隧展开一场大战。
欲知此次麻隧之战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