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的行动计划当然不仅仅是杀高澄,还有陈元康等心腹奴才。
此时,东魏进大将军勃海王澄位相国,封齐王,加殊礼。一切志得意满,高洋等得就是这时候,他要彻底的摧毁高澄,高洋,从来就是最隐忍的那个政客。
相对于宇文泰,高洋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足以对抗宇文泰的人。
他现在是邺城的京畿大将军,高澄不在的时候他还有些实权,但是高澄在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任何实权,所有的权力都在高澄手中。
权力当然是男人最好的春要。
他其实很少抛头露面,他之所以要铲除高澄,由来已久,毕竟高澄是他攀上权力巅峰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关键还不在于此,高澄并非因为聪明俊雅在他之上。
高澄纯粹只是因为他是长子。
眼下的格局他其实比高澄看的要清楚的多,他知道宇文泰志在巴蜀,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
他眼下也一样,他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完成了这次布局。不过毕竟是弑兄,他还是有一些忐忑,因为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发疯。
今天,就是他行刺高澄的日子,上午,陈元康,杨愔、崔季舒等重臣受邀约去了东柏堂,骆超、刘思逸等人当然已经待命,高洋麾下的刘桃枝、娥永乐也已经待命。
他们早已经混入骆超所带领的地下武工队的队伍之中。
连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地道下面守候,高洋的消息来源十分正确,高澄确实把身边的侍卫都给支开了,只为了他自己寻欢作乐不受打扰。
上午十时,陈元康、杨愔、崔季舒等人来至,当然还有之前与高洋配合还算默契的赵彦深,众人坐定,今天讨论的议题当然是高澄篡位。
高洋本来有些犹豫,但是听到这个议题立刻就不犹豫了,这个议题他如果再犹豫,等他老哥高澄继位成功,他再想搞事,那就黄花菜都凉了!
高澄一旦称帝,刚上任就被干掉了,加上高欢才挂掉不过一年,绝对会对高洋的篡位行动带来打击!
所以,今天,就是高洋动手的日子,决不能让高澄登基成功。
赵彦深当然是他的暗探,上午10时,众人陆陆续续来到,11时,讨论了一个钟头,篡位的事情基本已经商定,12时,口水已经差不多了,也有点饿了。
赵彦深走出门口:“我去看看食堂饭做好没有?”
他走到门口,咳嗽了两声。然后转身就找一个地方溜了开去,地道之下的那些杀人狂魔们,这时闻得杀人信号,登时发一声喊,从地下冲了出来。
高澄这时听得呐喊,不由得惊愕不已,情知不妙,仓促之中从论事的坐床上摔了下来,他这时惊慌失措,这一下准备逃跑,工作没做好,逃跑得又急了些。
蓬的一声,摔断了腿!
这时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头各自飞,他的那些麾下除了陈元康还比较忠诚,急忙跑到高澄前面,帮高澄挡刀子,其余的杨愔以及崔季舒都是百米冲刺短跑队员。
两人刹那间从议事厅中逃了出去。
杨愔逃跑的时候,可怜把靴子都跑掉了一只,崔季舒则一口气奔逃到厕所之中,这货比较有急智,仓促中觉得这个时候没人会上厕所去找屎。
所以,这厮侥幸逃得一命。
但高澄却跑不远,他伤了脚一瘸一拐根本跑不了,他也自知跑不了,这时候掀开床,躲在了床下,那个舍身遮蔽他的陈元康被劈的肠子都流了一地。
这时刘桃枝前去掀开床,高澄认出了刘桃枝,还以为是援军,不由大喜,不料刘桃枝弓弦一转,已经将弓弦绞到了他头颈上,随即奋力一***时将高澄的头颈给割断了!
于是,高澄毙命!
高澄的一生其实并不太适合作为一个政客,他生性渔色,连高欢的老婆他都敢染指,他并无政治家的一个基本素质——隐忍。
而且,在他丧命的这个地方,他之所以摈弃守卫,其实也是为了渔色!
一个人喜欢什么,最终就会死于什么上面,这句话,对于高澄来说点儿错也没有,而且不止如此,就看他在孝静帝面前的轻佻放肆,就知道这人并无好下场!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种人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轻佻得志者,他并不知道政治的险恶,对于他的谋杀显然绝非史书说的那么简单!
要知道,他最终遭遇死亡的这场谋杀,已经是他在父亲去世不久之后的第二场谋杀!
说明,针对他的谋杀并没有断绝!其实按照现代某些逻辑而言,谁最终得利谁就可能是幕后的凶手,而高澄死最终得利的显然只有一个人——高洋!
而且,高洋显然是早有准备,随后的一切他几乎像是早有准备。
高澄既死,在双堂的高洋这时早已经在等候消息,赵彦深这时已经前来报讯,一切猝如所料,于是高洋立刻指挥部分,前往北城东柏堂平乱。
这时候,骆超等人已经参与杀掉了高澄和陈元康等人,旋即他和他的人全部都被高洋所派的人灭口,高洋的麾下娥永乐已经率兵守住了所有出入口。
外围的高澄的护卫这时候听闻内乱,这时候史书中描写露出了一点点高洋是幕后凶手的端倪!
史书云:“太原公洋在城东双堂,闻之,神色不变,指挥部分,入讨群贼,斩而脔之,徐出,言曰:“奴反,大将军被伤,无大苦也。”
高澄的护卫部队,并不隶属高洋管辖,高澄自己是大将军,这时候,众贼杀掉高澄之后,杨愔已经逃窜出去,他知会高澄的卫队,应当绝对比高洋的行动快。
而高澄的卫队听闻高澄遇险,也应该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屠杀群贼!
但在史书中,这个时候显示高澄的麾下们显然并未行动,或者他们的行动已经被阻止,他们被命令等候高洋赶来,由高洋“神色不变,指挥部分,入讨群贼,斩而脔之。”
这场行动,从一开始就是高洋在布局,在邺城皇城之中,高澄住在北城,而高洋住在东城!
正常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本应该是高澄的麾下卫队队长听到打斗之声,或者待杨愔逃出报告险情只有,入内讨贼如救火。
但事实却是他们被限制了,只能奉命等高洋来,并将讨贼的指挥权移交了高洋,而高洋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时变起仓猝,内外震骇。内外莫不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