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方珊珊打的电话,可为什么出现的待审核稿件里却是赵寒梅的名字呢?
再仔细看了下稿子的具体内容,武尚君只是迟疑了片刻,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天大的陷阱。心中深吸了一口凉气之后,他有些胆怯的想着:这方珊珊的胆子也太大了,即便是恨赵寒梅,也不至于用这么歹毒的方式吧?
就在武尚君犹豫着该不该审核通过时,手机上传来一阵滴滴的声音,打开一看,是方珊珊发来的信息:敌人的敌人,就是战友。她在影院,手机没信号。
对,无毒不丈夫,对自己的对手仁慈了,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他武尚君因为这个吃亏还少吗?片刻之后,武尚君在电脑键盘上点下了审核通过的按键。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海城日报社的日常工作流程。你拿到手中的这份报纸报道的新闻内容,历经记者采写、主任审核、编辑排版以及总编辑签字四个阶段,号称“四关四审”。也就是说,在记者第一关采写新闻稿件的时候就需要认真把握稿件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写完之后,交由部门主任审核把关,主任认为没有问题了,就会在主任的采编库里将这份新闻稿件审核通过,稿子就到了编辑那里。纸媒的新闻编辑每天需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几篇不同的新闻稿件组合到一起,排成一张优美的报纸版面,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着报纸的几位总(副总)编辑签字了。等这一整套的程序完成之后,整个的电子版样就会被传送到印刷厂等待印刷。印刷完之后,一大早再由投递员挨家挨户送报纸。当然了,后续的印刷、投送工作就只是体力劳动,重点还是在前面四个步骤的采编流程。
“炮制”这则假新闻的第一关由方姗姗来完成的。虽然武尚君不知道方珊珊是如何掌握了赵寒梅的电脑密码,代替她递交的这篇报道的,但是他知道,方珊珊的这次预谋肯定是准备了很长时间,就等着时机成熟了。
按照常规,采编流程的第二步,该由部门主任审核。当部门主任看到这么一篇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时,一定会找到写这篇报到的记者再仔细问个清楚的。可是此时的部门代理主任武尚君很清楚这其中的猫腻,自然是不会去找赵寒梅问个清楚的。即便是日后东窗事发,他武尚君也有充分的理由推卸责任:大晚上的传过来这么一篇稿子,自己正好喝得迷迷糊糊的,也没仔细看稿子的内容,就那么给审核通过了。最多就是追究他个把关不严的责任,但是写出假新闻的后果还是需要赵寒梅自己来抗。
而这第三关,就是编辑那一关。编辑有甄选稿件的权利,一篇被记者提交、被部门主任审核通过的稿件,被传到编辑那里,编辑是有资格对稿件做出“裁判”的:用还是不用这个稿子,编辑完全可以说了算。(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关系稿件,报社领导提前打好招呼了,编辑一般会选用这样的关系稿。)
可是,这么晚了,编辑也只能通过手机联系记者。武尚君想起了方珊珊手机短信里提到的那句话:她在影院,手机没信号。
是了,手机没有信号,怎么接听编辑的电话?如果编辑求功心切,想争取刊发独家新闻,就一定会将这则假新闻优先处理,甚至有可能还会排个首版导读的位置。想到这里的武尚君不得不佩服女人的心计如此缜密。方珊珊连这一层都想到了,看来,真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接着,还剩下第四关,早报的总编辑签字通过。
谁都知道李大伟和赵寒梅之间的那点秘密。自己的旧情人被横刀夺爱,他心里能没有怨气?可能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呢。武尚君赌:李大伟这个心胸狭窄的伪君子一定会落井下石,将此篇一看就是假新闻的稿子,“放关通行”。
结果,真的让方珊珊一步一步的走对了,让武尚君一步一步的赌成功了。
那天的值班编辑于文武是刚从别的部门调过来的新手,本就对稿子的把关没有多少的经验。就在他马上要结束当晚的工作准备关机回家时,突然间看到了编辑库里的那篇临时传过来有关“东北虎”的新闻报道。海城首次发现东北虎的踪迹?这可是个大新闻。不过于文武也保持一份媒体人该有的职业头脑,本想拨通赵寒梅的电话仔细合适一下。怎料,赵寒梅的手机始终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算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既然是大晚上的传过来的,肯定是紧急稿件,自己如果不选下来刊发了,说不定明天还要受批评呢。
李大伟呢?原本李大伟是不应该像武尚君那样想的,因为感情的失落刻意去陷害赵寒梅。可是误打误撞的,李大伟因为要将那些没有交钱的“假广告”都打印出来签字,对正常的新闻业务根本就不关心。他连于文武送过来的新闻版样看都没看一眼,直接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一则震动天朝上下的“假新闻”,就这么在几个别有用心的人的紧锣密鼓的策划中,诞生了。
武尚君做事向来谨慎,他关上自己的电脑之后,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窝了一宿没睡。只等第二天天亮了办公室里的人陆续多了之后,又去了趟厕所,这才离开办公室回家睡觉了。
在回家的路上,武尚君买了一份海城早报,果然,在报纸的首版头题上,用粗粗的大黑体这样写着:海城首次发现东北虎的踪迹,详情请见本报4版。在黑体字下面,是一张威风凛凛的东北虎特写照片。
合上报纸,武尚君心中百般滋味。其实,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了一丝羞愧,炮制出这样的假新闻,对于一名新闻记者来说,这真的无疑是“致命的一击”。
------题外话------
【题外话】:陷害的赵寒梅的“东北虎”假新闻事件,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