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大英雄 > 第一九六章 海军和平衡

第一九六章 海军和平衡(1 / 1)

【】,本站为您提供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go--江苏外海。

海容号巡洋舰的桅杆上五色国旗猎猎作响,旁边海筹、海琛两舰遥遥呼应,更远处庞大的德国新锐格奈森瑙号重巡洋舰和英美两国的三艘巡洋舰编队而行。这幕和平的景象让第一次搭乘军舰的戴天仇兴致高昂不顾晕船用相机狂拍,还让慕容翰给他当帮手。看到他们如此浪费昂贵的胶片,杨秋微微一笑,如果现在走过去告诉他,他这些记录最后和平的照片将因为不久后它们开始捉对厮杀流传百年,不知道这小子会是什么感想。

“司令。”

巡查全舰后,王光雄一身洁白的新民国海军将官服走了过来,对这个第一位投效自己的大胡子舰长他还是很满意的,所以要挟南京将杨敬修架空去当海军总长后,立刻让他出任了第一舰队司令,还因为此事让萨镇冰心里有了些疙瘩。幸好避居天津的萨老始终没忘记大海军梦,为了三艘即将归国的训练巡洋舰和潜艇部队,按照杨秋的意思举荐了年轻的陈绍宽带队前往德国学习潜艇操作,不至于让新组建的潜艇部队成为摆设。

杨敬修的海军总长也没做多久就因为临时政府解散无事可做,袁世凯倒是邀请了他,但北方只有程壁光带回来的一艘海圻舰,而且把它交给刘冠雄后他自己还避居福建,加上北方财力不济,所以最后干脆回第一舰队。杨秋虽然大度的让他出任了海琛号巡洋舰舰长。但这个人脑筋死板,认为杨秋害得他失去了舰队指挥权导致辜负了萨镇冰的嘱托,所以回来后不太服从王光雄的命令。这回要不是事关重大他也不愿意行动。

对此杨秋也没有好办法,杨敬修是萨镇冰的人必须给点面子,加上甲午之后一代英锐尽失,老海军人好不容易才弄出目前这点小苗。他们都是国家进军蓝水的希望,所以也不好强行改革,只能慢慢想办法剥离旧势力。

“大概要多久能到天津?”

王光雄虽然以前是炮舰舰长,但也在萨镇冰推荐下前往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校留学三年。所以业务还算精通,看看天色道:“现在是西北风,迎风航行会慢上半天左右,不过除非是遇上坏天气,不然三天准到了。”

“日本海军在这一带常活动吗?”

问题让王光雄一愣,还以为杨秋担心日本海军来袭,说道:“比前几年好多了。以前这里还经常能看到战列舰,这两年听说日本军费不足,所以战列舰看到的机会小了很多,巡洋舰和炮舰还能经常见到。但他们一般不过台湾,听说是英国不喜欢日本过多进入南海。不过司令尽管放心,这次我们的航线都离岸边不远,就算没洋人护航,三艘巡洋舰保护您和宋先生的安全还是能办到的。”

隔行如隔山,杨秋对海军一窍不通,大方向上他还能把握,但具体到实际航行作战就完全抓瞎。听说英国限制日本海军出入台湾以南后悄悄拧了下眉,换个话题:“杨敬修他们怎么样了?”

“老杨就是性子拗了些。其它还行。”王光雄毕竟也是福建人,也不想撕破和大家闹翻。他比杨敬修聪明多了。知道今天自己能指挥一支舰队都因为这个年轻人的信任,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又深知杨秋其实并不满意现在的海军,怕他强行改革引发事端,忐忑说道:“司令放心,大家虽说嘴上不服气,但心底里还是好的。我们这些人就期盼能重建海军,所以他们迟早会明白您的苦心。”

杨秋明白他的意思,问道:“去美英接收军舰的水兵怎么样了?”

说起三艘即将交付的训练巡洋舰,大胡子脸色好了很多:“水兵去年7月就出发了,全都是我亲自挑选出来的人,三位临时舰长也选了在英国留学的年轻人,现在正在那边进行训练,最快今年五月三舰就都可以回来了。”王光雄说这里搓搓手欲言又止,几十岁的人了忽然想个讨要糖果却又不敢说话的孩子,让人捧腹,杨秋瞪一眼后笑了起来:“有什么就说吧,别给我搞怪。”

“司令,永绩和永健号都快下水舾装了,船台空着也是空着,要不。”王光雄谄媚的笑道:“大伙对您支持海军还自己造军舰很是佩服,您看的是不是再建个十艘八艘的?”

“看不出来,你倒是真敢想!”杨秋拍了拍衣服上飘落的煤灰,白了他眼:“你知道永绩一艘要多少钱吗?换成我们西南发行的民元是130万,钢材也全都是进口废钢重炼而来,除了大炮外其它都是民用标准难道你想要十几艘民船?”

王光雄挠挠头,其实他也知道两艘驱逐舰存在很大问题。江南厂虽然进行了大改造,理论上等到14年全部改造完毕后是可以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因为美国已经答应向江南和湖北出售三台中型船舶机床、但从提供的型号和尺寸看,造军用舰船最大只能两千吨左右。因为军舰和民船完全是两码事,民船可以像搭积木似的用铆钉一块块组装起来,但军舰的龙骨因为需要更大强度和韧性必须一次成型,但江南和湖北目前都只有小型热处理炉,这种小炉子用来建造民船龙骨和小块特种钢还行,真正的舰用型号需要使用动辄上百米甚至数百米的超大型热处理炉,这种东西欧美根本不会卖!日本和英国结盟,日俄战争更是付出了十几万死亡的代价才买到一台英国淘汰的150米长超大型船舶机床和一套装甲钢热处理和淬火炉,就这个比欧洲差了整整一代的型号都被日本视为国宝。所以江南厂即使完成改造,也只能建造两千吨无装甲军舰。

简单说就是两千吨普通钢板的货色,和日本海军对峙的话绝对是一炮死。这种东西训练和技术储备还行。拿来打仗只能充当近海巡逻舰,所以杨秋才在建造两艘后就停止了后续建造。

“再等等吧,过几年日子好了多造些,十年内我肯定让你指挥真正地大军舰。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利用上海南洋水师学堂和目前军舰培养储备人才。我已经想好了,等肇和、应瑞和飞鸿三舰回来后,就以你的海容舰加三艘训练巡洋舰为骨干,再加永绩两艘驱逐舰和6艘潜艇一起改编为第二舰队。以雷州半岛的北海和钦州湾为基地训练人才,第一舰队会交给杨敬修,你心里要先有个底。”

王光雄还是有头脑的,立刻明白这个第二舰队其实就是杨秋准备绕开老海军打造的新舰队,这样做即可以避免第一舰队分裂,也可以培养属于他的人才。只是钦州湾那边还是荒滩,补给和保养上困难了些。除非能拿下最近的马尾造船厂,要不然也挺麻烦的,而且还绕不开英国的干涉。不过他没多说什么,因为以国防军目前的心气和影响力。福建和广东真要打也就是两三月的事情,所以杨秋既然要这么做肯定也考虑到了后勤问题。

越过主炮后,宋教仁和蔡元培正交舰艏甲板上一边看风景一边谈着什么,见到他走来立刻招招手。

距离上次两党联合才过去一个多月,但宋教仁看起来又消瘦了很多,依然穿着四川初见时那套西服,两边的口袋因为经常使用磨出了毛边,三十几岁的人鬓角甚至有了几缕白发。看得出这位有着非凡手腕,能把孙文逼得避走日本的天才政治家为了实现理想真是已经心焦力竭。

不过他自己却依然乐观。浑似没注意正在透支健康,指指远处的两艘巡洋舰。一点也没因为杨秋曾经打击民党势力不满,笑容和蔼道:“辰华真是为国家做了件大事,当初我们在南京时还担忧怎么养活海军,可你却一肩挑起重担辛苦了。”

一句辛苦让杨秋感觉似乎有什么东西流入了心田,暖洋洋的。这是这个时代的政治家和大人物们第一次正面看待自己,也有些感动:“海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纵观百年,西班牙、荷兰、英国甚至葡萄牙,全都是因为海军的强大而崛起!今日德国之所以能让英国都望而生畏,也是因为耗费十年之功打造出一支强大舰队的原因,而且我看过马汉先生的《海权论》,认为他说的很对,无海就无疆,所以让国家走向蓝水是杨某的毕生愿望。”

与国社党合作后,民党终于可以摆脱两线压力,这让蔡元培终于能以轻松的姿态审视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崛起过程。说心里话没疙瘩是假的,他毕竟是除北洋外民党最大的政敌,借孙武等人的行动飞速蹿升至今,到最后孙武和黄克强反而都被他搞得死的死,消沉的消沉,更因为他的存在,他们这些人才全线退出西南。

但静下心来细想,无论是谁都必须赞一句这个才23岁的年轻人,他能审时度势崛起于混乱之中这本身就非常难得,当初在北洋数万大军的压力下成功逆转更是震动国人。如果说这些还不够,那么从他登上三省巡阅使后对西南的规划,工业建设,新政实施等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从章太炎几次给自己的信中可以管窥出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虽然外界把他称为刽子手,说他双手沾满了国人的鲜血,可想要深化革命成果谁又能免除流血呢?

两党合作后也未必会一直甜蜜,但至少目前他做的还算大度,但这并非说他已经尽善尽美,太过毒辣和,偏偏这个时代有容不得分心太多政治博弈而损失了追赶的时间,加上此时此刻他又不敢引入民党力量,说心里话国社党虽然依靠武装拉近了和民党的距离,但如果长期处于政治竞争关系下他未必能战胜宋教仁,而且从历史看民党上层实在是不靠谱,所以制约权力是他的一块心病。

集权的好处是可以击中一切力量搞国家建设,布尔什维克短短几十年就追上欧美的速度说明了一切,但独裁的后果就是官僚和,这点更不需要去证明,如何维持共和和集权之间的平衡呢?宋教仁见到他不说话,脸色也渐渐的严肃起来:“我知道辰华对我们民党还有顾虑,但一家独大的危害是巨大地,所以我希望此次大家都能稍稍做出些让步达成联合,公平竞争互相制约,只有保证国家政治权利的平衡,我们才能尽早从动荡中脱身出来建设国家。”

通过这番话可以看出宋教仁的确是理想派政治家,他这套东西确实没有错,权利是需要互相制约的,但在这片贫瘠的土壤里能诞生真正地共和吗?

杨秋深吸了口气,向宋教仁敬个礼后一言不发悄然转身而去。

====

ps:非常抱歉,感冒流鼻涕还头疼的厉害,坐在电脑前一天什么都写不出来,过渡一章请大家见谅,欠一章后面补上。

!--over--

最新小说: 温柔坠落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红警之崛起南洋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皇家娱乐指南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