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辛亥大英雄 > 第三九三章 在法国

第三九三章 在法国(1 / 1)

七月。

马赛港内彩旗招展,冰冷的要塞群内探出一根根狰狞的炮管,炮口下是一艘艘威武的钢铁巨舰,队列旁两艘悬挂民国海军旗的长风级大型远洋驱逐舰赫然醒目。码头上法国外长维维安尼和提早抵达的民国特使王正廷谈笑聊天,身后带军官团来观摩的张孝准等人也正和法[]官互相致意。被士兵们隔开的记者们更是纷纷将镜头对准他们。

谈话内容大多数还集中在斯卡格拉克海海战和可怕的凡尔登绞肉机中,明艳炙热的阳光并未驱散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当英法陆军浸泡在凡尔登血水中呻吟时,北海上近两百万吨钢铁更搅动起漫天风雨。谁也没有想到!骄傲的七海霸主会被后起之秀干脆利落打了个八比二,当以为已经沉没的塞德利茨号经过五天艰难航行,拖着残破甚至连甲板都看不到的身躯回到基尔港时,整个欧洲都被烫伤了!

德国宣布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因为他们短短一天内就让英国海军损失高达16万吨,自己却仅损失了吕佐夫和一艘老式前无畏舰。英国也紧随其后宣布胜利,因为杰里科率领的大舰队完成了将德国大洋舰队打回老家,成为港口存在舰队的战略目标。

无论北海两岸的嘴仗如何地脚步和长时间握手,还有让法兰西又恢复期盼的话语:“谢谢阁下的欢迎,真希望和平早曰到来。”

果然……维维安尼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他不介意这种试探,因为每个外交官都喜欢和稳定且长期的政斧打交道,民国大局已定,这个年轻人虽然还没爬上政治生涯顶峰,但在欧洲看来无非就是玩延长政治生涯的小把戏。何况现任法国总统的雷蒙阁下同样在进行这种小游戏,所以杨秋在他眼中无疑代表未来二十年的中国政治走向。如果法国能和他建立起较为和善的关系,获得一个稳定二十年的市场,有什么不好呢?更重要的是,除了微薄的广州湾利益,法国和中国没有太厉害的冲突,所以继续微笑道:“感谢阁下的祝福,中法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我们在远东事务上没有冲突,反而有很多共同的价值可以携手,真希望您能借此次访问达成两国永远友好的基础,更希望您的爱上法兰西。”

维维安尼恭维的话语中,美丽的法兰西女孩送上了祝福鲜花,还献上热辣辣的香吻。

杨秋泰然处之接受香吻和拥抱,还用法语赞美女孩的画面让欧洲对远东的传统看法开始松动,看看他整齐利落的短发,仿佛多年习惯的合体西装,还有身后那些同样打扮精神抖擞的年轻军官和外交家们,都昭示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开始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得到允许的记者们将杨秋和维维安尼团团围住,他们在捕捉这位年轻副总统和国家军队最高指挥官一举一动的同时,也提出很多辛辣乃至措手不及的难题,但杨秋展现了他的风趣和幽默,只有在被问及中国向欧洲输出劳工是否预示将加入战争时,才稍稍停顿。

“我不想撒谎!在东方有四亿多我的同胞还生活在贫穷和落后中,或许他们在这里一天的工作只能购买一杯松子酒,却可以养活国内三个亲人。在这里,我要感谢法国政斧提供53万个工作岗位,帮助我国政斧解决150万贫苦同胞的生活。同样,因为贫穷我们也不喜欢战争,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某些人所众知的原因,我们愿意与任何国家保持长期友好关系。我国政斧正努力改善土地、教育,生活等等基本问题。当然,如果有人要将战争强加于我们,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一个会被随意征服的中国已经消失了!”

记者们细细揣摩这些话时,杨秋已经在维维安尼的陪同下开始对马赛工业区进行访问。虽然法国政斧竭力想在外宾面前保持强盛的外衣,但船台上开始生锈的诺曼底级战列舰外壳,充斥于工厂的华工,还有实施配给制度后街头巷尾救助站外的长龙都显示,骄傲的法兰西雄鸡正在慢慢低下头颅。

这个战前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的国家在德军炮火前被无情拔掉外衣,作为欧洲主战场的法国为赢得战争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全国人口中有七成都在为战争服务……富饶的法兰西大平原甚至陷入粮食危机。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法国甚至协约上下最急迫问题,面对泥泞的堑壕和铁丝网想要获得胜利唯有不停增加兵力,当各[]事动员能力都被压榨到极致时,外部力量就成为争夺的关键!而拥有四亿人口,拥有廉价士兵和劳动力的中国,和强大工业能力的美国成为了关键。

问题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掌握袋口的人都还没有松开手的迹象。

杨秋以副总统身份看望在马赛工作的五万华工,和他们一起就餐并在工人宿舍休息一晚,赢得包括欧洲报纸赞誉的亲民形象时,波尔多和白厅却反复研究他这访问以来的所有讲话。当贫穷,落后,缺乏资金等关键词反复出现时,德国陷入了深深地焦虑中。

整个欧洲的目光都聚焦到一点,连他身边同样年轻的团队都没放过。当马赛,图卢兹、里昂等地都留下他饶有兴致参观的身影时,所有人都在猜测……他什么时候去波尔多!什么时候去前线!

(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皇家娱乐指南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