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
不久之后,刘表的麾下的将领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时,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孙坚的遗体被运回柴桑后草草下葬,当时称“孙王坟”;后来,吴太夫人逝后与孙坚合葬,孙权称帝后,孙王坟经过扩建,然后改“墓”为“陵”,这便是现在的“高陵”。
因此,高陵并非普通人想象中的机关重重,它只是匡山脚下,紧靠鄱阳湖的普通皇家陵园。
陵园门口仍在对峙,张翼又调一营兵马前来。
“陛下,不用跟他们废话!末将直接带兵杀进去,只需半个时辰就能搞定!”
“不必,再等一等。”刘闪轻声说道,言罢,又对门口的守陵侍卫说道:“朕给你们半个时辰,最好考虑清楚。如果不识时务,休怪朕将孙坚给扒出来!”
刘闪连放狠话,守陵的侍卫巍然不动。
或许是刘闪担心这些侍卫被逼急了,会伤害孙夫人。因此,刘闪也不着急,他只是派兵守在门口,然后退至半里外的帐中歇息。
在古时,厚葬的礼制始于春秋,真正把守陵作为礼制则始于西汉。
自那时起,除了殉葬者之外,皇帝死后会有众多的宫女去陪着他。有时候皇后、太后单独下葬,也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守陵宫女。
比如西汉初年,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在高祖驾崩之后,吕后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嫔妃送去守陵。汉武帝后宫人数更多,他死后,守陵的嫔妃宫女人数更是多达三千余人。
守陵,看似简单地居住在陵园,看似就拔拔草打扫陵园,添添灯油,其实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更有甚者,守陵人还要将死者当成活人一般伺候。比如曹操就立下遗嘱,在他死后,他的众多姬妾和宫中的歌舞伎,必须定时在他的坟墓歌舞。
守陵的宫人除了后宫的姬妾之外,也有宫中女婢或连坐官员的家属,也有许多是后宫争宠斗争中的失败,她们被猜忌、被迫害,最终成为牺牲品。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对很多被迫前来守陵的人来说,哪怕当时为君王以身殉葬,恐怕都比长年守陵的命运要好!
这些守陵的宫人也曾拥有青春美丽的容颜,但是命途多舛,薄命如叶,只能长年奉守陵园中的宫室,没有人身自由,守陵到死,花都凋谢,人也憔悴,只能在在无尽的愁思中虚度年华,任凭红颜老去。
陵园侧,破旧的茅屋内。
由于陵园中白天不能生火,孙夫人正与两名侍婢啃食着又冷又硬的面饼,一名身形敏捷的男子突然闪入茅屋。
两名婢女的身形更快,男子还未站定,她们手中锋利的竹箭已经抵在男子的喉咙上。
“夫人,小的奉陛下之命而来!”
男子命悬一线,仍旧面不改色。
“陛下?”孙夫人犹豫地问道,目光瞥了一眼屋外,暂时没见巡逻的侍卫。
“夫人,小的奉大汉皇帝陛下之命而来,专程护送夫人离开!”
“我不走!你请回!”孙夫人冷冷地说道,目光仍在不经意地瞥着屋外。
“夫人勿疑!陛下领着大军屯于陵口,那些侍卫都在门口警戒。”男子说罢,又赶紧催促道:“夫人,请随我来!那些侍卫很快就会过来!再不走,恐怕会有麻烦!”
“真是吾儿派你来的?”
孙夫人半信半疑地问道,两名婢女的竹箭仍抵在男子的喉咙上。
男子慢慢地伸出手,递来一块干瘪瘪的柄饼。
“真是吾儿!”孙夫人又眼通红,慢慢地接过柄饼,示意两名婢女放下竹箭。
“吾儿……他……”孙夫人顿觉失态,急忙问:“陵园戒备森严,你如何进来的?”
“夫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事不宜迟,请随我来!”
“我不知道你怎么进来的,但请你马上离开!我不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