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明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

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1 / 1)

就象钱肃乐去杭州见吴争时说的,这个群体,他们忠的不是国家、民族,也不是君,而是他们自身和整个阶层的利益。

就象后世建国伟人评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时调整思路,恐怕得不到天下。

陈子龙、钱肃乐甚至象张煌言等人,其实都属于这个阶层。

只是张煌言等人想挣扎出来,并付诸了行动。

钱肃乐醒悟到人的一生,只需要做成一件事,足矣。

而陈子龙却依旧效忠于他的阶层。

这个阶层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士子菁英和无数的巨贾显贵。

就算有几个有识之士,发觉不对,也无法从这样一个庞大而富有粘着力的阶层中脱身而出。

这样的阶层,几乎占据了天下财富和人才。

它有着不死之躯,朝代的更替,对它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件新衣。

这就是他们可以掌握着海一般的实力,而明末朝廷却无法支付抗击鞑子的大军军饷。

这就是大明亡,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这个群体而继续高居庙堂。

这就是满清坐拥三百年江山,到多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真正原因。

哪怕后世,这股力量依旧存在,只是被压缩了许多,压缩到几乎不被世人所留意。

而压缩它的力量,来自于觉醒的民众。

可眼下,它却是无敌的存在。

人挡,人死!

国挡,国亡!

好在,朱慈烺仅仅是初次得罪。

好在,它也懂得牺牲,它绝对不会为了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伪代言人去与一个真代言人对抗。

它还懂得,分寸。

……。

济尔哈朗也犯了个错误。

他不该动用手中这最后一万机动兵力。

要知道,此时的江北清军号称十万,但真正能调动参战的不超过六万人。

突破王之仁水师江防,已经折操作损了近一万。

正在进攻神策、太平二门的兵力已经达到二万人。

还有一万被王之仁部署在镇江府方向的水师牵制着。

谭泰那支进攻钟阜、金川二门的偏师分走了八千人。

手中仅存的一万机动兵力一旦调动,那么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非胜即败。

济尔哈朗难道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

当然不会!

戎马生涯数十载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个错误?

可他还是毅然调动了这一万人,增援神策、太平二门。

因为济尔哈朗没有时间了,粮草、军械补给跟不上,火炮无法短时间运过河。

而应天府城墙上的火炮却正在向清军猛烈地开火。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了。

咦,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济尔哈朗会为了与多尔衮的私怨,置国战成败而不顾?

当然不是!

那贯着爱新觉罗的姓氏,济尔哈朗还分得清轻重。

让他不得不动用机动兵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而是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至徐州以北(黄河入海口在明朝改道,明弘治八年,为保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筑断黄陵冈,以淮河受全河之水。所以,当时的黄河河道在徐州附近入海),还没过黄河就停滞不前了。

为啥?

难道是多尔衮想借明军之手,彻底铲除济尔哈朗?

当然不是!

连济尔哈朗都分得清轻重,摄政王多尔衮又怎会让数万清军为济尔哈朗陪葬?

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这十五万大军身上。

这十五万大军是新征的,几乎九成半是汉人。

虽说此时的汉人还不足以拥有后世百姓觉醒的民族大义,但至少还没有铁了心为清廷拼死搏杀的勇气。

刚征的兵,加上是为异族打仗,可想而知,这支军队的战力能到何种程度。

多尔衮也是没有办法。

京城确实还有近三万八旗兵,可敢动吗?

在入关时,多尔衮所率十二万八旗军,这四年来,已经折损近半,特别是灭弘光朝之战,八旗兵就减员近二万人,这是多铎做下扬州十日惨剧的真正起因。

史可法虽说在皇位继承人之事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且军事能力确实堪忧,但他在抵抗清军之事上,足以掩盖他的任何缺失。

扬州一战打痛了鞑子,打得让多铎失去了理性,也打出了汉人的铮铮铁骨。

八旗兵的迅速减员,导致了清廷在使用八旗兵上有了畏缩。

这没办法,满人人口太少,死一个就得十几年才能成人。

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中,八旗兵主要用来驻囤,这是后人称驻京八旗、协防八旗的由来。

譬如,在吴争收复杭州府时,清军之中,隶属杭州将军麾下的八旗兵仅四千人,其余都是明军降兵或者招安的盗贼。

再譬如,光复应天府时,江宁将军麾下八旗兵不中七千人,其余也是明军降兵。

所以说,明朝,特别是南明,不是灭亡鞑子手里,而是亡人明人手里,这话,绝对是没错的。

清军入关仅一年,就招降了四十多万各路明军。

这些军队主要被投入西北、西南方向,围剿大顺、大西义军残部。

而弘光朝灭亡之后,清廷招降的明军高达二十多万。

这些军队被投入南下福建和广州。

令人齿冷的是,这些投降的明军,十有七八铁了心追随鞑子,杀起自己同胞来,甚至比鞑子还狠,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干的。

吴争原本有机会杀了李成栋,但出于让隆武朝存在牵制多铎的目的,没有下手。

明末的明军将领,已经有了军阀的雏形。

他们大多数心中没有了忠诚二字,只想着地盘和银子。

而屁股决定立场,上面说的那个阶层,才是左右南明灭亡的最大根源。

试想,假如这个阶层以财力供养南明大军和江南各地义军,那么恐怕福临和多尔衮会主动和谈,划江而治,这还是清廷最理想的情况了。

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滞留黄河岸边,不肯越雷池一步,实在是多尔衮也没有把握,一旦渡河,这支大军会不会一哄而散。

这在原本清军一路高歌猛进时还好,这些大都因为被官府所迫或被生计所迫的汉人,或许还真就为鞑子上战场了。

最新小说: 疼你入骨 漫天风飘絮 星际童话 我在大唐有块田 三国:猛将横行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柯南之我懂兽语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 断袖相公,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