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3年,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与西班牙、奥地利、勃兰登堡、洛林公国、帕拉蒂纳特公国等结盟,迫使法国分散兵力四处作战。1673年底,在威廉三世出色的作战与盟军的帮助之下,荷军攻下波恩,法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威廉三世的威信达到极点,得到了“护国英雄”的称号,但威廉三世与法国的苦战是以战败为收场。之后威廉三世率领新招集的八万荷兰军,对法军继续反击,战局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1674年时,法国用重金拉拢北欧霸主瑞典并与之结盟,诱使瑞典从后方进攻德意志地区,让勃兰登堡与神圣罗马帝国抽回援助荷兰的兵力,回救自己。
此时的英国由于海军战败,国内议员反对,英王查理二世不得不接受西班牙的调停,与1674年2与退出战争。
没有了英国的海上攻击,打败荷兰已经不再可能。于是路易十四调转枪头,转攻西班牙。与1675年占领弗朗斯孔泰和西属尼德兰的一些要塞。1675年6月,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击败瑞典军腓特烈·威廉因为这不可思议的胜利,被誉为“伟大的选侯”,使得一向敌视瑞典的丹麦,趁机与荷兰结盟并向瑞典宣战。
在此前后,原来支持法国的一些德意志小邦,如巴伐利亚、符腾堡、汉诺威等也纷纷转到荷兰一方。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利与法国。
英国退出战争后,对法国采取了善意中立的立场,路易十四于1676年2月同查理二世签订了第二个多弗尔秘密协定,决定每年向英国支付10万英镑补助金,以酬谢英国中立。为了回报路易十四,查理二世立即出面在法荷间进行调停,以帮助法国摆脱孤立困境。
交战双方于是在1676年11月在荷兰城市奈美根开始和谈。只是路易十四准备捞取更多好处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据优势。
然而在1677年,威廉三世对英国的外交取得成功,与英国王位继承第二顺位的玛丽公主结婚,向外界显示英国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即将出兵助荷攻法。虽然路易十四以秘密津贴英王查理二世与少数辉格党英国反对党权贵的方法,暂时拖延了英国参战的时间,但是他认知到必须趁巨大优势还未丧失前,尽快结束战争。于是他启动分化敌人与外交谈判的高明机制,同时在战场奋力一搏,好取得更多和平协约的谈判本钱,顺利地在1678年3月占领南尼德兰的根特与伊珀尔,成功在英国参战之前,就把反法联盟推上谈判桌。
在有利的形势下,法国于1678年8月10日、9月17日和1679年2月5日,分别同荷兰、西班牙及奥地利签订了和约,这三项条约统称为《奈梅根和约》。
本来威廉三世不愿背弃盟友西班牙和勃兰登堡以换取和平,但路易十四用高明的外交技巧与荷兰省商人和联省国务会的要员成功交涉,满足于关税降低的荷兰省就先在条约上签字,迫使威廉接着同意其他各省以共和国全体的名义签约缔和。感觉被荷兰背叛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愤而在1681年投向路易十四。
和约主要规定:法国交还其侵占的全部荷兰领土,恢复两国在战前的边界。荷兰商船有权同法国及敌国进行充分的自由贸易。法国将在1668年占有的沙勒罗瓦等五处地方交还西班牙,但代之兼并了康布雷等七处西班牙领土,西班牙将弗朗斯孔泰割让给法国。奥地利同意法国占领莱茵河边的布雷萨克。洛林公国将隆维及南锡割让给法国。
和约虽然中断了路易十四向天然国界的进军,但还是让法国的东北部和东部边界得到较大扩张。法荷战争预兆了荷兰、西班牙与瑞典三大强权于18世纪初期的中衰:荷兰受限于英、法包夹的地缘政治格局,她卓越的海上霸权最终在1713年转移给英国;瑞典传统的军事优势,无法阻止勃兰登堡的崛起,而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表现更是无能,瑞、西两国渐渐失去他们国际上的重要性,最终在18世纪初遭受巨大的失败,除了本土以外,大多数的领土都被列强瓜分。
法荷战争之后,路易十四利用战争中取得的优势,于1681年占领了德意志的斯特拉斯堡,1684年又以武力兼并了西属尼德兰的卢森堡,希迈等地。对于路易十四的进一步扩张,奥地利因土耳其入侵在即不敢分心,衰落的西班牙虽然在1683年12月向法国宣战,但不久便被打败。荷兰没有英国的支持,也力不从心。此时的西欧只能向法国抗议,而无力对抗。
估计欧洲国家最大的成果,就是促使法国在1684年8月在巴伐利亚境内的累根斯堡,缔结了《累根斯堡停战协定》,这是一项二十年的停战协定。这标志法国已经进入在欧洲最强盛的时期。
此时,若就此止步,路易十四或许还能保持“太阳王”的荣光,但人心如此,欲壑难填,又怎会止步?
d看小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