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在谈“《史记》的人生智慧”,看了一会,感觉还不错。但有些东西,别人间接传授的再多,不如自己亲自去试一次,小马过河说的就是如此。
先说说司马迁本人吧,关于他的遭遇,应该和他的《史记》一样,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我觉得拿四个字来形容特别适合,那就是“知耻后勇”,对,就是“知耻后勇”,这简直是为司马先生量身打造的。
关于司马先生的遭遇,也是他“知识分子硬骨头”宁折不弯的性格造成的,李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李广利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两人同去打匈奴,一为DPS,一为辅助,当然一个是“关系户”一个是有真功夫,有真功夫的辅助当然也想做DPS了,只是貌似运气不太好,在吃了所谓的“败仗”之后,“关系户”一点事都没有,“真功夫”却满门抄斩。作为现代人,我们都知道,关系户只要后台够硬,不管犯什么错,最终怎么都会没事的,而我们的司马先生作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硬骨头”忍不住站出来为“真功夫”说句话,结果惹得大boss龙颜大怒,引火焚身。
当然,也是司马先生太穷了,不然花了钱,也就能继续做正常的第一类人了;当然,也是司马先生的朋友们太识时务了,不然稍微施以援手借点钱给这个囚犯,这个囚犯也就能继续做第一类人了,幸好,历史让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不然我们去哪里找我们如此辉煌的《史记》呢?
其实,关于司马先生的遭遇,他在《报任安书》中已经说得清楚明白了(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而不是所谓的死刑然后自求宫刑以苟活,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他做到了,他当之无愧的。说到《报任安书》下面这段话,不知道你还能否熟背呢?
“古之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再次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高中年代,貌似很多次写语文作文的时候,这一段都被我拿来凑字数,不得不说,装逼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有人说了,司马先生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著书了,不错,但如果没有这个“耻”,他哪来源源不绝的动力呢?他完全可以当一个头头,领一群小弟来干,留名的事情当然还是他的;或者,他可以先写很大一部分,然后留一小部分给后来人,让后来人给他完成,这种情况,青史留名的还是他。比如二十五史里的《晋书》(房玄龄为首),《梁书》(两姚父子合编,且只有五十几年),同样都是一个人,干嘛那么拼命呢?你说是吧?
哎,我们的司马先生就是这种知识分子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没办法啊,也幸好如此,才有如此精彩的《史记》。(说到知识分子硬骨头,在近代中国的某个十年里好像涌出的特别多,比如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也就是这种知识分子硬骨头在有了“奇耻大辱”之后,其整个人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比小强还要顽强N倍的生命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在时空的作用下浇灌出了最美丽最迷人的“曼陀罗之花”,知耻后勇当若此。
其实,如果司马先生生在现代,估计《史记》也会无影无踪了,因为某国技术发达,第三类人早已遍地走了,身体少了某一部分,已经不再是奇耻大辱了,反而可能会以此为美,活的更开心自在了。你说呢?
说到知耻后勇,司马老先生的《史记》里还是有很多与他同类之人的。当然,最出名的当属那个越王勾践了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蒲松龄老先生的对子,高中的时候也是被我用的滚瓜烂熟啊。关于勾践的“知耻后勇”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个情节是杀父之仇,勾践的老爸叫允常,允常的越国与阖闾的吴国是邻居,自然而然允常与阖闾就是老对手了,他们俩经常互相掐架,当然这是老一辈的恩怨,与小辈没多大关系的,但后面就不同了。有一天允常挂了,阖闾觉得以大欺小机会来了,于是就带着一群小弟杀上门来,没想到允常的儿子勾践更狠,搞了一堆不要命的,一排一排的自杀在阖闾面前,当场就把阖闾震住了,然后勾践趁其不备,射了阖闾一箭,阖闾灰头土脸,额不对,应该是奄奄一息的回到了吴国,下面就是安排后事了,把儿子夫差叫到床前:
阖闾:夫差,我的儿啊,为父就要去了,只是放心不下这吴国大好江山还有你啊
夫差:老爸,都别说了,我懂,我会为你报仇雪恨的,勾践那个小贱人,我要让他死的找不到北
阖闾:儿啊,记得越国给你你老爸的耻辱,这也是你的耻辱啊,我是不能雪耻了,但我会在上面看着你雪耻的
夫差:老爸放心,把你埋了我这就去练兵。
阖闾:恩,朕心甚慰。
(看到这里,是不是想到一千多年后有一个相同的情节呢?不错,就是三箭之仇,李存勖。)
阖闾去了之后,替他报一箭之仇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夫差的身上。夫差废寝忘食,日夜练兵自不在话下。
第二个情节是会稽之辱,勾践当然不是善人,隔壁邻居整天在磨刀霍霍,他看不到的话,他才是傻子呢。或许是被夫差充满杀气的眼神吓住了,于是先下手为强,奈何技不如人,成了瓮中之鳖。于是,范蠡策划,文种签订,勾践实施的“卧薪尝胆”项目就这样与公众见面了。当然,夫差那边也是有能人的,一个是伍子胥,另一个是太宰嚭。
此时此刻,夫差的心情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正如天上的满月,圆的不能再圆了。杀父仇人在给我当小弟,端屎端尿,牵马执鞭,杀父仇人的老婆,也在给我暖被窝,白天听听小曲,晚上做做健身活动,阖闾啊阖闾,你儿子给你涨面子吧?
第三个情节当然是卧薪尝胆了,首先勾践得先从邻居家回到自个家才行啊,回到自个家才能好好耕田织布发展生产啊。勾践之所以这么快能回来我觉得原因有仨:其一,当然是勾践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夫差,影帝非勾践莫属;其二,枕头风的力量,人美,不管说的什么话都是好听的;其三,朝中有人啊,夫差一上班,就有人在他面前bb,大王,勾践那个人你看着不恶心吗?赶紧放他回去吧,当然这又是上述两个能人的一番较量。
顺利回归的勾践,比之当初成熟太多了,城府那是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N多倍,找个草席子睡睡吧,再在上面挂个苦胆舔舔吧,睡前舔一舔,早起舔一舔,工作舔一舔,下班舔一舔,我擦,这味道好甜好甜啊。勾践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咆哮,你忘了当年当鳖的日子了吗?所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往往是对手,是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你,找到你的对手了吗?
第四个情节应该是河东狮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况且老子勾践只用了二十二年,你敢不点赞?真的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勾践,或者说是胡汉三,为了能够早日旧地重游还是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的。其一,夫差你老是出去炫耀武力争夺霸主之位是吧?嘿嘿,得罪了不少人吧,正所谓朋友的朋友就是敌人(额,应该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勿怪勿怪),看我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国、楚国、晋国,嘿,老大们,你们都别走,我请你们喝杯茶我们聊聊人生理想啊;其二,国以民为本,看老子不坏了你的根基,看你还怎么蹦跶,嘿,文种小子,这么阴险而丧尽天良的事情当然是你去做了,做好了重重有赏,做不好嘛,我的勾践剑可是很贱的哦;顺便PS一个,恩,下次飞鸽传书问问我的小情人姑苏台是不是造了N+1座了?恩,还有,那个小嚭子,金山银山我可是都给你了,那个乞丐怎么还活着呢?真是浪费这清新的空气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来,我就给你颜色瞧瞧。就这样,东风很快就来了。心想事成,莫过于此。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们,我们一起灭了他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就这样,昔日的鳖和捉鳖人互换了,夫差成了那只快要煮熟的瓮中之鳖,勾践的“会稽之耻”变成了夫差的“姑苏之耻”。就在勾践准备对老对手网开一面的时候,范某人的神补刀来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啊,再给他二十年,焉知不是又一个“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到时候估计又成了“三千吴甲可吞越”?算了,夫差老朋友你去吧,去下面寻找新的对手吧。
此时勾践站在高岗上,一手握住勾践剑,一手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潇洒倜傥:
老子是“春秋舞霸”,历史是老子的,后生们,好好学着吧!
我觉得司马迁本人对勾践还是很欣赏的,甚至隐隐有以勾践为师的意思。只是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成了春秋第五霸,而几百年后司马迁本身所处的时代不允许他起来干“帝王”这个最有前途的职业,但司马就是司马,司马不是“死马”,他是一匹隐藏在某一个角落蓄势待发的黑马,这匹黑马成为了文学领域尤其是是写史领域王者中的王者,说是“史”皇也不为过,而他的《史记》更是后来几百个帝王的枕边书,他是名副其实的帝王师!
在司马先生的《越王勾践世家》里,勾践只占了一半的篇幅,还有一半则是被范蠡占去了,可见在司马先生心里,范老先生也是非常牛逼的一个人,毕竟敢和越王抢一半“史记世家江山”啊。而另一个叫范增的范老先生就没那么幸运了,虽在《项羽本纪》里有他的几笔,但远不如对范蠡的描写,或许,司马先生个人也是不喜范增的,被老大稍微怀疑一下,便“心肌梗死”: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擦,你说你范老先生啊,你和一个“政治傻子”较什么劲呢?何况他还是你老板?你国士的胸襟和气度呢?哎,你这辈子也要碌碌无为了。
相比而言,司马老先生更赞赏勾践和范蠡。司马先生的“太史公曰”中,对于项霸王他是这样说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应该是这样情景:
高大威猛的小学生项羽昂首挺胸聆听教诲,年老体迈的司马老师吹胡子瞪眼的教育着。
司马老师:“哎,我说项羽你个小崽子,你整天晒你的那几块肥肉还有那点可怜巴拉的战绩,你知不知道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啊?你看看你封的那一帮都是什么王?都是酒囊饭袋啊,你知不知道?”
项小学生:“胡说,他们都是我朋友,我们有过命的交情。”
司马老师:“哎,你以为凭借你一帮狐朋狗友就能成就霸业?你以为你DPS高你就可以一统江湖?是江湖太复杂还是你太简单?你知不知道?”
项小学生:“哼,我可是万人敌,一枪横扫千儿八百个常山赵子龙没问题。君不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司马老师:“哎,这哪是项(像)小学生啊,这分明就是小学生啊,简直比小学生还不如,知不知道历史是由谁书写的?”
项小学生:“哼,别给我谈历史,我痛恨历史老师,我最喜欢音乐老师: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
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小手握拳)
我如果对自己妥协
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别人原谅
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
我在风中大声地唱
这一次为自己疯狂
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司马老师已气晕,项小学生带着他骄傲的倔强离开了办公室。
范增老先生呢?司马在《项羽本纪》的“太史公曰”提都懒得提了,你自己玩去吧,哥懒得理你。
而在《越王勾践世家》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先鼓吹了一下大禹的功劳,然后说勾践有大禹的遗风。“虎祖无犬孙”,这评价略吊啊。
“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卧薪尝胆的力量发挥至极致,而对于勾践先生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人生污点提都不提,直接略过。
可见,只要你成功了,并且很成功,那么你为了成功所采取的手段就不那么重要了,结果最重要。
对于范蠡老先生的评价那也是极高的,“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在司马迁眼里,这也是一位很成功的人。
首先,非常具有眼光,所谓良禽折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选中勾践,也算是慧眼识人了(相比范增选项羽,所差的就不是一两个数量级了,当然范增也是很有眼光的,比如在鸿门宴上,对项羽放走刘邦是大发雷霆,飚出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你说你范增,你都知道结果了,你干嘛还跟着他呢?)(话说我个人很喜欢“竖子不足与谋”这句,因为几百年后又有人飚出这句,你能猜到是谁吗?);
其次,审时度势,知进退,“一迁”、“二迁”很明显的看出,范蠡老先生对人性的了解,我觉得他没有出一本《人性论》也是有点亏的,当然,最亏的我认为是他作为商祖没有出一本《国富论》,白白便宜了两千多年后一个叫亚当斯密的老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一下“国富论”七条: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供需论)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周转伦)
作为计然的得意弟子,对计然七策当然是滚瓜烂熟,当然,活学活用才是范蠡最大的优点。
如此,扬名后世那就是必然的了。
接着来知耻后勇吧!因为司马迁本人是知耻后勇的典范,所以他对历史上知耻后勇的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当然这是个人意见。
在勾践的“卧薪尝胆”之后,我想来说一说韩信的“知耻后勇”。
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中,司马迁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韩信的一生,说是给他立传,显然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水分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这个待遇的。
当然,知耻后勇,首先是得有耻的,然后才能雪耻。关于韩信的耻,其实有仨,那就美其名曰“韩信三耻”吧。
其一,“饭点之耻”,韩信在布衣之时,是穷困潦倒的,当然这种人一般也没什么有钱的朋友,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亭长朋友,当然要天天在他们家蹭饭了。
关于亭长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应该算是村长之上,乡长之下,有人说是“乡镇派出所所长”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当然,韩布衣在派出所所长家白吃白喝了好几个月,又和所长没什么亲戚关系,慢慢就招人嫌了,准确来说,应该是所长一家的忍耐限度到了。
所长的老婆,是一个智者,你韩布衣天天准时来打卡吃饭是吧?嘿嘿,我们家饭点,我做主,看我怎么坑你。就这样,韩布衣没有蹭到饭了,所幸,韩布衣也是个明白人,不管饭,也就潇洒的离开呗。当然,你敲我的这一闷棍,我肯定要记一辈子了。
其二,“老妇之耻”,派出所所长家的饭不能蹭了,韩布衣只好自己找食吃了,干嘛呢?恩,钓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很明显,韩渔夫不是一个称职的渔夫,连河边洗衣服的老奶奶都看不下去了,老奶奶看韩渔夫饿着肚子,就每天把自己的饭食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韩渔夫甚为感动“吾必有以重报母”,就是说,等将来我飞黄腾达了好好报答您。咦,这个老奶奶也是个倔脾气,听了这话怒从心中起“少年,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还怎么指望你报答呢?”哎呀,这下捅了马蜂窝了,韩渔夫羞愧难当,这下老奶奶的饭也不能蹭了,哎,天下之大,怎么就没有我韩某人的容身之处呢?
其三,“屠夫之耻”,当然,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不管哪朝哪代哪行哪业,都是有小混混的存在,古今亦然,淮阴韩信仗剑过街,被一屠中少年当街拦住,少年曰:
韩小子,别看你人模狗样的,还佩刀带剑的,其实你是胆小如鼠,你承认不承认?
韩信不语,少年再曰:
你要是不怕死,你就拿剑刺我,嘿嘿,你要是怕死嘛,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
哎,面对流氓混混的穷追猛打,韩信平静的看着他,其实在这几秒之中,韩信心中有几十亿个草泥马飘过,然后俯身,做起了匍匐运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又或者,虎落平阳被犬欺。
总之,经此三辱,韩信是彻底的立志,要出人头地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韩信之勇。
韩信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要么默默无闻被人潮所淹没,要么毛遂自荐等着被伯乐所发现。当然,不管怎样,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在群雄并起的时候,韩信也仗剑从之,不管是跟着项梁还是跟着项羽,奈何一直默默无名,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信弃楚奔汉,自此,韩信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韩二奇,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韩信终于遇到了他人生的伯乐,而且一遇就是两个,两次被人称奇。
小伯乐,滕公夏侯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脑袋要不保的时候,他向夏侯婴飚出了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刘邦那小子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抹杀人才呢?”,作为刘邦的发小,夏侯婴感觉自己有责任向刘邦推荐这个“小奇士”,当然,刘邦听了之后,也给了夏侯婴面子,给韩信一个官职“治粟都尉”,说白了就是粮官。虽然没什么卵用,但韩布衣终究不是韩布衣了啊,至少成为了韩粮官,这样韩粮官就接触到了他的第二个伯乐,也就是刘邦的后勤总管,萧何萧总管,至此,韩粮官经常去找萧总管,这样千里马韩信慢慢的被伯乐萧何发现了。
虽然,韩粮官也知道萧总管会向大boss推荐自己,但韩粮官还是决定来一招欲擒故纵,于是,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曲“萧总管月下追韩粮官”成为美谈。(如果韩信知道萧总管是最后出谋要他命的人,不知道韩信还让不让萧总管追上)
在萧总管的力荐之下,大boss刘邦终于拜韩粮官为大将,于是大将军韩由此诞生。
信邦对,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大boss刘邦让韩布衣干上了大将军的位置,你大将军韩总要展示一下你的实力吧,于是信邦对诞生了。
当然,大将军韩的套路也是一套一套的,他先问大boss,你有项霸王牛逼吗?好吧,大boss不得不拉下脸来承认自己没有项霸王牛逼。咦,这就有我的用武之地了,你看大将军韩列出项霸王的四条缺点:
1、不能任人唯贤,匹夫之勇
2、太心疼下属,又舍不得放权,这是妇人之仁
3、不居关中都彭城(徐州),放弃了地利,傻
4、背义帝约,恃强凌弱而又残害百姓,失民心
当然,这还不够,其实boss你也是有优势的:
1、选贤任能,比如我
2、赏罚分明,甚至割地封王
3、人心思东归,“替天行道”
4、因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以及您的约法三章,三秦之地唾手可得
这一番信邦对,让大boss刘邦不禁感慨“相见恨晚”啊。
于是,韩信开始了精彩的演出:
出陈仓、定三秦;涉西河、掳魏王;引兵东、下井陉、破代灭赵(拜相);北攻燕、东伐齐(封王)、垓下全歼楚。
好,表演完毕,请指教。
至此,韩信基本完成知耻后勇的历史任务!
当年三耻仍然铭记在心,怎么办?那就一一雪耻呗!
其一,那个派出所所长来,给你一百块,拿着钱别慌走,还有一句评语呢“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我说你丫的,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既然当初管了饭,为什么不一管到底?
此时,蚊子哼哼声隐约响起“我去你大爷的,当初管了你几个月的饭,我容易吗我,不感恩不说,还损我,要不是你是楚王,老子才懒得理你,给你一个眼神你自己体会。”
其二,那个洗衣服的老奶奶。
韩:我是当年的那个小韩子啊?您还记得我吗?
老奶奶:不记得不记得
韩:一饭之恩当千金以报,这是1亿RMB您老拿好啊。(也不怕压死,当然,打劫应该没人敢吧)
其三,那个屠中少年。
韩:小兔子啊
少年:鄙人姓屠
韩:小秃子啊(韩某人发音不标准),你很人才你知道不?
少年:小屠子是傻子,您别和傻子一般计较
韩:不不不,你非常聪明,只因为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了一件正确的事情,我可是很感激你的
少年:真的?
韩:恩,我决定封你为我大楚的公安部长,你可要好好干啊。(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会终于要有借口了)
少年:谢楚王恩典,谢楚王恩典。
至此,韩信从布衣一跃而为“汉初三杰”,本应安享晚年且作为历史的正面教材名垂青史,然而其结局也是令人唏嘘。
还记得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拜将、拜相、封王,“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还是免不了封侯,要不然怎么是“无双国士”呢?
文种被勾践烹了,韩信被谁烹了呢?刘邦?吕后?萧何?还是他韩信自己?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
成也萧何败萧何!
如果韩信当初真用了蒯通之计,韩、汉、楚又是谁最终一统天下呢?
历史,就是这么有魅力,那就是,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