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镖 > 第四十四章 返回、迎接

第四十四章 返回、迎接(1 / 1)

队伍在桐柏县驻扎一夜,日次姜岳将众人召集议事,商议决定将王福、刘大、许大河与后方赶路的周五、韩举等人留守桐柏县,由吴先生负责主持在铜柏赈灾,自己带其余人先回姜家堡,筹备物资、粮草运往桐柏。

众人虽然思乡情切,但被选出留守之人并未提出异议,姜岳见无人反对,便下令王满一营白虎卫收拾行装,轻装启程踏上返回姜家堡道路,铜柏县距离枣阳不到两百里路程。

离开姜家堡才两月有余,然而在明末生活一年有余的姜岳,内心隐隐升起淡淡思乡之情,这种回家的感觉仿佛隔世之情,姜岳内心已然融入姜家独子这个身份当中,镖队上下归心似箭,一路急行两日不到的时间便赶回姜家堡。

队伍刚接近姜家堡范围,便被附近百姓发现,百姓自发的上前迎接姜岳等人,几名腿快男子直奔姜家堡飞奔前去报喜,边跑边大喊;少东家回来了~~少东家回来了,喊声远远传向姜家堡。

今日的姜家堡还和往日一样,街道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两旁的店铺都打开门做生意,各种货物、摆满货架,最近一段时间姜家堡的生意不是很好,两营白虎卫的离开,让姜家堡人流减少,同时失去一批优质客户,从掌柜到伙计都有些提不起精神。

商铺街的尽头,新开了一家铁匠铺、生意却异常红火,姜岳主持姜家一年多来,姜家堡当地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姜家的佃户,不光地租被减免大半,农闲时还能在姜家堡找到一些活计可做,要是有家人在当白虎卫,那生活更是富裕。

一些佃户人家以开始购买一些耕牛、马匹,或饲养一些鸡、鸭、猪等牲畜,养殖的发展、间接带动一些产业的发展。

李老实带着两个儿子在铁匠铺里打造镰刀,李老实年轻时、在铁匠铺中做过几年学徒,虽有一手打铁的手艺,却苦于没有银两开铁匠铺,直至小儿子李铁头上次剿匪返回,交给他一笔银子,才被他用来当做生意的本钱,开起了这家铁匠铺。

铁匠铺一开张便生意红火,李铁头在威远镖局也有一点小名气,街面上的各家商户也不敢排挤李家铁匠铺,李老实虽然多年没有打铁,但手艺却没忘,李老实每天带着两个儿子,在铁匠铺中打铁。

虽然两营白虎卫离开姜家堡,却未对铁匠铺生意造成多大影响,毕竟铁器乃是实用之物,今日李老实带着两个儿子如往常一样在铁匠铺中打造铁器,只是进来李老实却有些心不在焉,自从得知铁头走镖河南大多消息,李老实便有意关注河南的消息,前几日在一个逃荒河南难民口中得知了一些河南的近况。

河南今年大旱、可以说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百姓为了活命、已经将树皮吃光,活不下的人们开始加入流贼、草寇,去攻打府城、县城,此时的河南可以用遍地流贼来形容。

李老实得知河南的实情,不仅担心起自家的铁头,虽然李老实不知铁头去往河南何地,但少东家亲自押镖前往河南还是知道的,铁头是他最小的儿子,也是最懂事的孩子。

少东家第一次招募庄丁时,铁头便私自去报名参加庄丁,并未事先和家人商量,李老实知道铁头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

铁头在剿灭黑狐狸、王家战斗中表现出色,被少东家提拔做了小队长,后又在剿匪时,因诱敌之功,被王福推荐为大队长,李家也因此成为了李家村的大户,备受村中与族中的尊重。

李家的变化都是铁头换来的,现今铁头身在河南,怎能不让李老实担心,李老实用小铁锤敲打一把镰刀,大儿子用一把大锤敲打,二儿子在炉旁用皮囊鼓风,铁匠铺内被打铁生覆盖,李老实突然在一次落锤后,铁锤不再抬起,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一般一动不动,一旁的大儿子急忙收住手中大锤,迷惑看向父亲。

李老实仿佛在静静聆听着什么?二儿子见父亲停手,也不再鼓风,同样迷糊看向父亲。

正大老大忍不住想询问父亲时,李老实突然抬手示意两个儿子不要说话!只听外面传来微弱的喊声~~~少东家回来了~~~~,父子三人听到此喊声,几乎同时放下手中活计冲出店铺,站在街上喊声听的更为清晰,时间不长,一人飞奔冲进姜家堡,一边跑一边高喊;少东家回来了~~~~~、少东家回来了~~~~。

李老实直到此人跑远才回过神来,想起为何没拦着来人问清楚,但堡外接连有报喜之人赶到,街面上也出现大批闻讯的百姓,报喜之人纷纷被拦住询问详情。

李老实和两个儿子在人群外围听到少东家是从东面回来,李老实当即让两个儿子去把铺子关了,自己连铺子都未回,便向东面跑去。

镖队沿东面官道返回,进入姜家堡范围,一路不时相遇家乡父老,姜岳此次河南之行,并没有通知任何人,白虎卫出发时,当地百姓无人知晓姜岳要押镖前往河南,待镖队走后、押镖消息才慢慢传开。

姜家堡的百姓得知镖队前往河南,全都担忧不已,虽然百姓不知河南路途凶险,但老东家姜泰身死前往河洛路上,如今少东家、姜岳再次前往河南,得知此事的百姓、佃户全都心中捏了一把汗。

当地百姓此时才发现姜岳的重要性,自从姜岳接管姜家“当地的百姓过上让人羡慕的生活,租姜家田地的佃户,家中多有家人在威远镖局当白虎卫,地租减收至两成。

然而这都不算什么,每次参与押镖、剿匪镖局都会有赏钱可拿,家中小孩还可在姜家堡读书,姜岳对待孩子格外大方,私塾供应免费午饭,菜中必定有肉或鸡蛋。

姜家佃户家中在穷都不要紧,只要有一男子被选中白虎卫,没取上媳妇的儿子再也不需操心,当上白虎卫的隔天,媒婆便会排队上门提亲,愿意做妾的都有两三个,就是哪些不是白虎卫的佃户人家,娶老婆也不成问题,姜家的几次招募庄丁,以快把姜家佃户招光,这些人也能很快进入姜家当白虎卫。

姜家堡的百姓无异是最幸福的,姜家堡经过一年的经营已然扩大倍许,大量商贾在姜家堡开设商铺,为当地百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虽然许多人对姜岳所做十分不解,但百姓对生活的改变深有体会,对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姜岳感激万分。家中男人去威远镖局当白虎卫,家人可以给商贾打工赚取银子。

姜家堡的百姓过上了让无数明朝人羡慕的生活,附近州县的百姓已然出显拖家带口移居姜家堡的现象,如今已然租不到姜家土地,但给商贾做工却也能让他们过的很好,人口的增加带来更大的商机,更多商铺聚集在姜家堡。

姜家堡百姓的命运与姜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姜岳便是姜家的支柱,同样也是他们的支柱,此时得知姜岳平安回来,姜家堡的百姓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直奔姜家报喜之人,一路狂奔来到姜宅,高喊姜少爷回来了~~~向宅内报喜,守门下人闻听少爷回来了,立刻跑向后宅禀报夫人,整个姜宅都传开这个消息,姜夫人得知姜岳回来,几乎想冲到堡外,但冷静下来又按下内心的冲动。

姜夫人乃青楼出身,自从跟了姜泰后非常注重言行,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姜泰过世之后,姜夫人更是谨守妇道,平日以少有外出,生怕在外传出流言蜚语。

姜夫人按奈住出姜家堡的冲动,而是带着大双小双来到府门前,姜夫人见到报喜之人、仔细询问详情、特别关注是否看到姜岳。

报喜之人将自己看到的一切;添油加醋讲了一边,并描述姜岳骑白马走在队伍最前面,姜夫人听到姜岳安然无恙更是大喜,当即赏了报喜之人十两银子,报喜之人接过赏银,告退向外堡而去。

李氏、郭氏、魏氏相继得到消息,纷纷赶到府门,姜宅上下都被少爷回来的消息忙做一团,三姐妹向姜夫人询问详情,姜夫人见几位姐妹过来,便将姜岳平安的消息告诉三人,三人听后也是万分高兴。

镖队刚一接近姜家堡,便见大批百姓前来迎接,当迎接的人群见到姜岳时“发出震天欢呼声,百姓都在与姜岳打招呼、纷纷大喊:少东家、姜少爷之声~~不绝于耳。

姜岳骑在马上抱拳和乡亲们打着招呼,见到整个堡内的百姓几乎倾巢而出迎接自己,内心不激动自然不可能,姜岳觉得这一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姜家堡店铺的各家掌柜,留守的王仓、李守财、郭福等人一同前来迎接,姜岳见众家掌柜前来迎接当即下马致谢,这些商贾可谓是姜家衣食父母,姜岳自然客气万分,商贾在姜家堡最好的一间酒楼设宴,为姜岳接风洗尘,姜岳自然不好推辞。

姜岳只是说;先回家见过母亲后,晚上定会前去赴宴,众商贾听后纷纷吹捧姜岳的仁义孝道。

姜岳和众人寒暄一阵、才走进内堡,姜岳一路来到家门,姜夫人与三位姨娘已然等候多少时,姜岳见姜夫人比自己离开时憔悴许多,几位姨娘同样如此,仿佛在自己离开后,几人一直在门前等候一般,一股亲情在心间盘绕,姜岳感动的几乎当场落泪。

姜岳上前几步施礼道:孩儿让母亲与姨娘们担心了!姜夫人见姜岳上前给自己施礼眼眶流泪不觉流下“平安回来就好,只要岳儿你没事,我们姜家就还在,三位姐妹听了也是哭泣起来,身旁的丫鬟也跟着流泪。

这二个多月里,几个女人每天为姜岳担忧不已,生怕听到关于镖队的噩耗,每天几人都诵经为姜岳祈福,每隔几天还要去庙中上香许愿,保佑姜岳平安无事,此时见姜岳平安回来,几人怎能不喜极而泣。

姜岳深深体会到了女人最大的杀器“哭”,姜岳只能在一旁安慰几人,然而作用甚微,最终还是月儿上前为姜岳解围。

月儿劝解道:夫人、少爷一路劳顿、还是先进府让少爷休息一下吧。

几女这才收起哭声,众人一起进到府内,姜岳在后院陪姜夫人与三位姨娘闲谈片刻,简单讲了一边路上进过,便告退返回自己院中休息,准备晚上的应酬。

石头和月儿也告退一声,回了自己的小院,小夫妻两人以分别两月有余,自然要倾述一下离别之情,只有灵猴据需陪几位夫人闲聊、讲述河南之行的经历。

最新小说: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霓裳铁衣 三国美色 公主万福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我的女友是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