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移花接木奸细探太行鬼使神差红帅认亲娘
(1)繁荣
常说花开蜂自舞,货聚商自来。赞皇山区地处河北、山西两省交界,而两省地理各不相同,河北白面、棉花、花生、大白菜正是山西奇缺之物,因交通不便,互不通商。一些当地之物,在另一地界反成稀缺之物。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山西客人到赞皇访友,主人为他炒了许多花生,但客人仅吃少许,便不吃了。主人问他为什么不吃,是否不可口?客人却答道:“因为太好吃,舍不得吃。”临走主人赠这赠那,他都不要,主人问他要什么。他看了半天,见屋檐下一堆放置多年的被套,用手一指说:“我就要它。”主人见他要的东西并不值钱,于心不忍问他还要何物?客人便说:“真心要给的话,请把那次剩下的花生给我一把。”主人一听马上又炒许多花生,给了客人。想那被套本是农家常见之物,花生在河北也遍地都是,但在山西人的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由此可见,相互通商何等重要。
赞皇太行山区有三川,许亭、院头、野草湾,他们都是山中集镇。在山寨头领数年苦心经营之下,早有成效。原先集市,多是沿街摆摊,一路行来全是摊位。如今人多货聚,已无法容纳。随后三集镇分别有百丈街、百亩滩,贸易岗等集市场所,做买的、做卖的,吆喝之声不绝于耳。烧饼、果子、热馄饨的呼喊之声,你方唱罢我开腔,好一幅繁荣之象。赶集之人,如山似海。
这日又逢集市,人群中有一俊秀少年十分显眼。但见他身穿蓝布长袍,头戴蓝帽,脑后发辫又粗又长,双眉弯弯,一口银牙,白如美玉,两只眼睛亮如秋水,只是不停的乱转,给人多少有些不庄重之象。只见他左顾右盼,看这看那,连各商家的吆喝声也都留意。突然一种奇怪的吆喝之声,把他吸引过去。只见一家商户主人立在高台之上高喊:“赶过集、上过庙、行过医、卖过药,如今改行来卖老裤套。哎,快来看,来买,这是千年老裤套!”
少年好奇,不知何为老裤套,挤在人群,掂着脚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一旁堆放的正是多年不用的裤套。这要在产棉区,白给都无人问津,可不少山西人你买我买他也买,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令少年十分不解。少年站立一时,起身又走,又听有人吆喝:“卖石杵,卖石臼,石杵长,石臼圆,买块泰山石敢当,石狮子、石锤子、麒麟送子保吉祥。”他走去一瞧,尽是石雕作品。看罢自言自语说:“太行山中,多有能人。”
天至午时,少年来到一家店中,要了两碗素面。吃罢午饭,少年问价,伙计忙说:“不多,十六纹铜钱。”少年一听,顿时双眼一瞪说:“怎么你们太行山区宰人不成?”店小忙回道“我们向来公买公卖,从不宰客”。少年说:“既然从不宰客,平平常常的两碗素面,为何要你家少爷我十六纹铜钱,肉面又当如何?”
店小二一听这话,便知少年不是本地人,不懂行情,忙解释说:“客官有所不知,我太行山区多有猪、羊、野味,两碗丰盛的肉面,仅值十八文钱。”
少年听了又问:“这是为何?”
小二回道:“山区土地贫瘠,产粮有限,所用粮食多是高价从山外购买,粮贵面自然就贵,这肉产于本地,自然不贵。”少年听后付钱而去。
此后,那一少年在山区三镇留恋多日,察看集市贸易,了解市场行情。但见货分山区、平原两大类,什么玉米、麦子、棉花、豆子,又有谷子、小米、荞麦、山药干,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山区特产荆编物品、荆条、柳条、核桃、黑枣、柿子、柿饼、山里红、芦席苇箔、高粱席,赞皇大枣更是让人青睐。禽畜市上更是非比寻常,猪嚎、羊叫马嘶鸣,鸡鸭狗兔满街放,山鸡、野兔、狐狸、野猪,诸多商品应有尽有。望着眼前的繁荣场面,少年自言自语道:“太行山日进斗金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