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后记

我是一个农民,出生在农村,世世代代几乎没有一个读书人,我最先认识的是庄稼,父辈也首先教会我种地的技术。

一九六九年入伍,于部队国防建设中负伤,重度残疾,右下肢截除。复员后无职业乃休养人员。

我是一个残疾人,虽然我人残疾了,但我的心灵是健康的,我们这些残疾人在社会上的确被许多人看不起,更不相信我和社会上许多残疾人,自然身体已经有了缺陷,不会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再意。

但在我的心里,我从来就没有看不起自己的心态,只能说我在身体上与常人欠缺。我要克服残疾,敢于跨越残疾的限制,要努力去做我还能做的一些事,总之不能白白地活在人世上而虚度年华。

我的人生哲理:

残疾有时不属于残疾者本身,而属于正常人的眼光。我只是身体与众不同,其他与你们有什么不同呢?

人和人没有什么不同,你以别人为榜样,如张海迪等等,她(他)们也是残疾人,却身残志不残,用自己不懈的努力点燃了旺盛的生命火焰。别人也能以你为参照物,用你的勤劳让周围的人向你投过佩服的目光,也就足矣。

我有我自己的一片天空,却无遐于这片自己的天空中艰辛地生活着。我如果从部队负伤致残的那天起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那就糟糕了,到头来只能是万事皆空。

的确如此,不管是何种生存状态,何种情感世界,何种物质生活,何种美满幸福,或者是何等的不幸,都不能延长我们的生存时间。但时间给予我们生存的空间,也给予我们心灵的空间。我没有在一步一步消耗生命的长度,光是思量如何走完人生。而是让每一步爭取都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寻找生命本身的光彩。寻找存在的价值,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会不一样,为什么不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精彩更美好,更积极,一路山花遍野,阳光灿烂呢?

因重度伤残,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打发时光,度过我的人生,做起了写作。因文化浅薄、有限,遇到重重困难。家庭经济也甚为拮据,没有任何写作工具,唯有子女上学期间留下一本残破不全的字典。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总之,我是靠着毅力,完成了近千万字的写作。

我的作品其内容很广泛,有的是反对和教育人不要去赌博,有的是戒毒、反对贪污、重点的是歌颂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祖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爱国儿郎为国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而大放光彩、借古说今,极力反对搞民族分裂……

因为文化的限制,在我的书难免会出现许多的缺陷,能给以批评和指导就是我的老师。

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是邳州市宣传部的,他姓韩,他要我写一篇有关歌颂我们邳州的我们党历史人物,郭子化、魏振亚等。

我回答:“郭子化虽然是我们邳州市的一个大人物,但他的事迹我毫不了解。说起魏振亚在我们邳州市,尤其是占城、土山、古邳一带可从说如雷贯耳,六十岁以上的无人不知,谁人不晓的大英雄。”

韩科长要我就写魏振亚,篇幅不要太长,万余字就可以了,故事一定要生动感人。

于是我就答应了韩科长,韩科长还表示在近期见见面。

淸明节的前一天,韩科长又来了电话,要我在金三缘酒店与他会面,还说魏老的甥杨洪波、杨洪海、牛西保一同见面。

杨洪波同志是邳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我是一名伤残军人,相识一二十年,关系也很好,还受其多方面的照顾。牛西保同志早在十数年前就有耳闻,我对他的形象非常敬佩。我家属张秀珍在第四轧花厂工作,她有个女工友在早上凌晨下班返家的路上被汽车轧倒在地,那肇事司机竟不顾伤者的死活驾车逃逸,(后来那司机强词夺理说是没有发现)正遇有急事早出的牛西保同志,当时他任赵墩镇镇长,见此,毫不犹豫地骑着自行车追上那司机,不但批评教训那个司机,还将伤势严重的女工人送往医院抢救,可以说与牛西保素不相识的女工人这条命是他给的,如此精神甚为宝贵,足以认定是见义勇为。因为当时天还麻麻亮,路上车少人稀,若是如何在这里就不说了。现任邳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杨洪海同志乃杨副局长的胞弟,任邳州市新华书店经理,我不认识。

我由于身残行动不便由我大女婿许振礼(军转干部,现于邳州市行政审批中心工作)准时应约来到金三缘酒楼,酒席筵前,通过介绍才知道,魏老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婿,孙子都至此,他们均在外地工作,淸明节为魏老上坟来的。

我欣然地接受了这一诚请,来撰写魏振亚老前辈光辉英雄事迹。并向他们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数日后,楊洪海同志转来魏老的一本自传,篇幅很少,只有43页,两三万字。

当我展开阅读,字字句句,好像在喷火,又好像在流血,仿佛把我带进了硝烟弥漫,战火在燃烧,烈士的血,敌人的血流淌在一起,多么激烈的战场上,记载着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战斗。这是我有生之中直接的文字接触,是参战的人的回忆,是牺牲的先烈他们革命精神的回光返照。虽然是金光闪闪,却是留下来的太少了,据说老人的回忆录大部分被红卫兵给封杀了。十年浩劫,为什么要对革命的大功之臣,对他的战爭回忆录还不放过?是何道理,让人费解,太可惜了。

魏老这部分回忆录主要记载着他奉令插入邳雎铜地区搞敌后武装斗争的18个月的战斗经历,充满着不怕死的血肉之爭,和其斗勇斗智的顽强与机智勇敢,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大无偎的革命精神。

当时参战的老人大多数都过世了,我知道的有魏振东同志,他虽然还健在,却八十九岁的高龄。他的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只能略记一二。我与他感情甚好,他的二子魏全哲,我认他为干儿子,却去世多年,因此往来稀少了许多。振东兄现在于邳州市敬老院生活,虽然长子儿孙满堂,连同二子全哲的一双儿女均在新疆,我那老兄不过强于鳏寡孤独的老人?真让我痛心疾首。当年的短枪队长,那种英勇作战的贡献又到哪里去了,上天我把老兄接到我家,他哭了,还哭得非常伤心,老人唯一的願望,想把全哲的儿子叫回来,孩子虽然大学毕业,想回来工作也只能打工,进政府部门却是望尘莫及,根本不可能……

我向他询问起他与其兄那段战斗史,他却不说,还苦笑道:“苦日子过去了,还说它做什么……”

振东兄虽然不言往事,好像对他光荣的过去忘淡了,只是还为他的战友曹克勇、王亭奎、苏光亚、李敦盛而掉泪,并多次骂张波涛(化名)、熊步仁(化名)是孬种。

魏振亚的大妹,魏振芳老人,她乃我党早期党员,也曾参加过东撤(北撤)熟知那段革命史,却九十高龄,不能言谈。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以魏老的回忆录为基本依据,还要以故事的连贯性和完美性也作了修改,不改变本来的面目在事发的时间地点给以改换。如魏思伦背魏振亚突围可能原来是发生在曹楼,本书却安排在小望山脱险的一章中,却不失当年的风采。至于故事中还增加一小部分塑造的成分,可使故事更精釆,英雄形象更完美一些,这是小说的特点。但主要正面人物没有增添,只是在反面人物上如:大呆、二楞、三蒲、四傻、五憨,六业子,吕毛孩、活得累、勤挨刀、小白鞋,绿帽子,红杏出墙之类都是虚有的人物。

我在写作中,朋友劝我说反面人物不能写,他们如果有后人会来找你理论的,也许是报复。这下子我可难住了,天下无贼还要警察做什么。没有座山雕,没有土匪,杨子荣冰天雪地的去威虎山,他有神经病?如果当时邳雎铜地区没有一个敌人,我们的魏振亚和他的战友就高斋闻雁来,说笑看黄昏,曹克勇、王亭奎,李敦盛也就不会牺牲了。我写他们骑摩托车出了车祸?岂有此理,乱弹琴。

当然了,对社会的和谐,減少不应当发生的矛盾,还是要注意的。对反面人物尽量使用化名,是为了照顾其后人的脸面,还要提醒他们,不要对号入座,也请谅解,雷同巧合之处全作秋风过耳,计较起来又有什么用处呢?名子只要错过一个字,那就请一定不要追究,就是追究起来也没有意思。就拿汪精灵(化名)来说,因为你自首了,无需要再去涂脂抹粉,丑得就是丒的。熊步仁你骗卖了我党武装人员的枪支,今天还能说你什么好,即使当时没有被镇圧,还不如让我笔下给处决了,省得给你的后人及同村同族人丢人现世。那个張波涛(化名)背叛了革命,一下子就供出了我们三十六名党员或同志,对革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就是千刀万剐也不委屈他,他即使还有后人,他们会恬不知耻的找我说句脏话吗?我真相信。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还有大王庄的反动保长王得之,我们的大英雄曹克勇就能处死他,我参照事实写了他,又何错之有?

对故事情节若有出入的,我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那个时侯没有人专门记载,你我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这是小说的形式献给世人,不是誌文,更不是档案。如有露写或误写,我也不负什么责任,我只是写小说的。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现在身在何处?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就是吴承恩不死,也无从交待。我主要是参考着魏老的回忆录进行创作的,对英雄人物形象可以说基本上是尊重历史和事实,只是对反面人物与副带人物作了文学性的描写,这些反面人物,无需要真名实姓,尤其是充当日本侵略者的那些汉奸们,他们己经叛祖叛宗叛国了,中国人的名姓早就不要了,汉奸走狗便是他们的名和姓,或者叫他们不认祖宗的牲口就行了,他们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遗臭万年。

这是初稿,或者说是创作的梗概,请有关领导和读者提出进一步创作的意见。本稿24余万字。

由于夲人文化有限,就是写不成书,也表示怀念的一片心情。我写此著有我的心願和追求,也还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书中的主人翁魏振亚老前辈是占城人,我也是占城人,从占城走出来的英雄是占城人的光荣。过去我写古人,写别人,写虚构的人和事,是有几分的乏味,今天,写家乡的英雄,家乡的好汉,有十分的自豪,我有决心将此著写成书,让占城人看,让邳州人看,让世人看,保存在中国的文明史册中留下一页,而永不逊色。在邳睢铜(邳州山、睢宁县、铜山县)这块土地上出现了这么多的爱国英雄,苏光亚、曹克勇,李敦盛,占城出了魏家四兄弟,还有我们的佟冠英同志,佟老可能是佟庄人,王习之有可能是占城北数里的大王庄人。

周宇明(望山东周滩村)、纪从海(望山南小刘庄)虽然不是邳州、占城人,(离占城地区不足两公里,解放前,与魏台子均属望山乡,只是上下相距三五里。现在的望山乃占城镇毛山村望山组,)却是我们的近邻,因此,古邳(下邳)人、占城人乃一脉相承的同乡人,只是解放后划分开的,好比一个西瓜被切成两半,归根结底,亦然是家乡的人民英雄,下邳的英雄,占城的英雄,邳雎铜地区的英雄。

古邳,旧下邳,数百年前一场大地震,将千年古城而几乎毁灭,迁城于邳城,(邳县老县城)这就是邳州市的前身。可以说古邳顾名思义古代的下邳,它是邳州市的根,邳州市的前身,如果现在的邳州市要归宗认祖,那就是根在古邳,祖在下邳。从理义上讲,不是古邳回归邳州市,就是邳州市回归古邳,这些不是本书的主题,只是信口而言。

我祖居古邳镇老黄堡戴旗杆村,后迁居邳州市占城镇毛山村已有百年。解放前后,为古邳区望山乡毛山村。占城,旧时叫尖集,是古邳辖区伸在西北角一个尖,白话,就是一个角。古邳就是邳州市的一部分,占城是古邳的一部分。它与睢宁县是风马牛不相关的一个地区。旧书籍凡是提到古邳(下邳)其注明属江苏省邳县所辖。现在的邳州市的北部大面积是从山东省划过来的新域,过去的老邳县南疆区至老黄河北岸。因此,魏老是我的同乡,纪老亦然是我的同乡。

王习之,张守英、王爱民、马金田、刑宗凡等,都是我们的紧紧相连的邻居,他们都为着推翻旧中国立下了汗马的功劳。

因此,我们古下邳、岠山、邳县、占城乃无愧于人杰地灵之美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英雄辈出的邳州人民在前进,无尚光荣的占城人民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

在这里要感谢李敦田校长,他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知识渊博,尤其文学批改方面很有创智和能力。我的几部书稿,如《赌鬼的墓场》;《古墓的杀机》均由他给予修改,可以说是画龙点睛。

在这里表示感谢!

本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部分情节也作了艺朮性的删改和调整。也有一部分的塑造,对正面人物,即是实名推出,反面人物一部分使用了化名。

我己经在前言中一再地表明;如果有雷同,也非是故意或恶意,纯属巧合而己。我的写作本着三点而运笔。

一;以魏老的遗笔为基础。也就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绝不故意地去歪曲历史。

二;走访社会,向知情的去了解。

三;不过于脱离真实,抓住根本和主旋律。

这是文学,不是鋕文,更不是档案,我也没有责任去面面俱到,能够满足我的故事情节就是我唯一的目的。当时参战的人员,成千上万,非我二十余万的文字去全部表达。至于反面人物的后代,也没有理由来找我理论,功就是功,过就是过,秃子带着假发,也只能说是带假发的秃子。

其实我并不怕,我只有公心,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历史就是历史,真实也就是真实,自然我写了,又有什么可怕的。当年魏振亚,曹克勇、王亭奎、苏光亚、李敦盛为人民翻身解放,把生死置之度外,宣传他们的丰功伟绩乃天经地义,也是一个正直的文人应该做的,乃义不容辞。

还有,魏振亚老前辈的石碑上,部分碑文,短短几年毀坏的十分严重,并不是大自然的侵蚀所至,乃是人为的毀坏。何人所为?何等目的?狼子野心令人气忿!你们是失败的阶级,今天这么做,只能说明,是反革命的本性,卑鄙和可怜。能起到什么作用?是不知死的蠢货。见鬼去吧,小人!

八义集曹克勇烈士的家乡有所克勇小学,我希望只要共产党存在,这所克勇小学也必须存在。让我们的后代永远不要忘记,红色的江山是曹老他们千万个先烈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的。

由于时间上很仓促,我只用了一百天,而粗糙成稿。再者,本人才疏学浅,驾驭文学的能力有限,很难达到多数人的满意。其中少不了有错字病句和其他不到之处,谅解勿耻笑。

敬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凡看我作品者便是我的好友,凡指出我作品一字之误,便是我的良师,为谢。

戴修桥

2011年6月完稿

2015年7月8日修改于邳州市

2015年10月修改于下邳

最新小说: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三国:猛将横行 疼你入骨 三国:开局救下何太后 国家安全 穿成美强惨的白莲师尊 柯南之我懂兽语 漫天风飘絮 星际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