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越坡 > 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

第七百一十六章 石象生(1 / 1)

不过,石象生这个东东可不是普通人的墓前就能够随便摆放的,而是要有相当地位之人的墓前才能摆放,否则是要被问罪的。

当时,朱元璋念常遇春功高,特意让人在常遇春墓前神道上,除了摆放石望柱之外,还摆放了石马、石羊、石虎、石人武将各一对。

就是在后来的《明会典》中,常遇春墓前的设置也算是大臣墓的最高规格了。

石马、石羊、石虎都是石象生常用的石兽,常遇春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名将,墓前摆放一对石人武将,当然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马悦将常遇春的生辰八字、死亡时间与这四对石象生联系起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题的关键便出在这一对石马身上。

常遇春属马,墓前的神道上摆放石马,容易造成命格相冲。不过,这不算大事,尚有破解之法。

关键这对石马,并不是独立的两匹石马,而是旁边由石人牵着。石人的手放置在石马的咽喉处,看起来,似乎是在牵石马。同时,似乎又寓示着石马受制于石人,而且是要害处受制。

马悦认为,最好是能将这对石马换成其他石兽。什么石狮、石象、石牛、石骆驼都行,如果是石獬豸、石麒麟等神兽自然是更好。

如果实在不能替换成其他石兽,那至少也得是将这两匹让石人牵着的石马,换成两匹独立的石马。

听马悦一番详细的阐述,我觉得他说得肯定是有道理。但是,这个石象生的摆放可是朱元璋拍的板,咱们随便调换,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

想到这里,我觉得此事最好还是先探寻补救之法,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更换石兽的念头。

于是,我便问马悦,如果这对石马不换,最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马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告诉我,如若不更换这两匹石马,恐怕至少会有两名常遇春的后人会因此遭祸、不得善终。

听马悦如此一说,我觉得还真是事态严重。常遇春暴亡,我本就陷入深深的内疚,如果我还眼睁睁地看着常二哥的孩子们也跟着遭殃,我还配得上称他的结拜兄弟吗?

我当即便把心中的顾虑告诉了马悦,说常遇春墓前的石象生可是朱元璋亲自定的,咱们要想动他,实在是太难了。

马悦当然知道我说的是实情,也只好无奈地叹了叹气。

见马悦这个样子,我再次问他,这事儿除了更换石兽,真的就无其他破解之法了吗?

马悦摇了摇头道:“以我现在所学,还真是别无破解之法。”

听马悦如此肯定的回答,我决定去找刘伯温谈一谈此事,看他能不能帮忙。

之所以找刘伯温帮忙,这一是因为刘伯温也是风水易学方面的高手,让他与马悦共同探讨一下,集众人的智慧,看能不能找出破解之法。

如果这条路实在走不通,我看刘伯温能不能找个适当的时机,在朱元璋面前旁敲侧击地念叨一下这个事情。假如朱元璋对于功臣家属想更换墓前神道上的石象生,并无特别的反应,或许这事儿咱们还能打一打擦边球。当然,我也知道这个打擦边球的机会可以说是相当渺茫。

两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我带着马悦去拜访刘伯温。

一盏茶过后,我便说明了来意,马悦也开始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分析。

马悦这一开始分析,刘伯温自然也是打开了话匣子。根据常遇春及其几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刘伯温跟马悦从易学、堪舆术、奇门遁甲,一直扯到更加玄妙的六爻预测术、紫微斗数等等。反正这两人是嘀咕了大半夜,我几乎是一句没有听懂。

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刘伯温与马悦抽个时间,带上罗盘这些家伙事儿,再去一趟常遇春墓前,实地好好勘察一番。

这一勘察可不要紧,前后总共去了六趟。因为刘伯温不可能不理政事儿,天天跟马悦去城外勘察,只好是抽空找时间。等得六趟钟山跑下来,已经是杨宪被罢相、打入天牢后了。

这其中,刘伯温还替朱元璋谋划着另一件大事儿。这件大事儿便是朱元璋准备在这一年大封开国功臣,让刘伯温先草拟一个章程出来。然后,朱元璋与刘伯温在这个草拟章程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讨、反复修改,最终才能定下来。

因为这大封开国功臣,牵扯到众多文臣武将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那么这个章程的草拟,只能是刘伯温亲力亲为了。刘伯温可不敢把这么重要、这么机密的事情交给属官办理,甚至连提都不敢提这件事儿。

总之在其他官员的眼中,刘伯温这大半年的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的,但他究竟在忙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也正是有这两件相当重大、又相当机密的事情要处理,刘伯温哪里顾得上汪广洋、杨宪那些破事儿。直到杨宪突然被罢相、被打入天牢,刘伯温才猛然意识到,浙东集团这次栽了大跟头,杨宪这家伙这次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大问题。

自从杨宪不听刘伯温劝告,非要与已经“病退”的李善长死磕到底之后,刘伯温与杨宪的私下交往明显少了许多。毕竟双方话不投机,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见面就容易陷入争吵。

再后来,杨宪弹劾汪广洋,自己当了左相,更加成了大忙人。刘伯温也因为汪广洋之事有些恼怒杨宪,二人就更加话不投机了。

但是这一次,杨宪被打入天牢,朱元璋还放出秋后问斩这种狠话。朱元璋觉得,自己该去看看他了。毕竟昔日曾是共进退的好兄弟,只是杨宪自从入主中书省之后,有些头脑发热,双方变得不投机了。

杨宪被打入天牢,那自然是严加看管,没有朱元璋的批准,任何人也探不了监。

当然,自从杨宪被打入天牢之后,除了杨宪的家人要求探监,还没有任何一名官员提出过要去探监。这个时候,先前那些巴结过、或者准备巴结还暂且没有巴结上杨宪的官员,都对曾经与杨宪有过任何瓜葛而避之不及,谁还傻傻地去给杨宪探监呀?

人心冷暖、世态炎凉。咱们也不必对这些人太过于苛求,尘世间又有几个人不是反复权宜、衡量个人的利益得失呢?

去探监杨宪的官员,刘伯温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当刘伯温跟朱元璋提起,想去天牢探望杨宪时,朱元璋愣了一下子,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只是冲杨宪摆摆手,让他去。

看着刘伯温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摇了摇头。

侍立在一旁的太监看到此情景,心里还在琢磨着,这刘伯温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杨宪都已被打入天牢,一个行将就木之人,还有什么好探监的?

这太监见朱元璋冲着刘伯温的背影摇了摇头,还以为是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斗胆提出要为杨宪探监之事,对刘伯温甚是不满。

其实这太监哪里猜得透朱元璋摇头的真正深意?朱元璋这是在感叹世太炎凉,曾经贵为左相的杨宪倒台之后,都没有一个人提出来要为他探监。直到今天刘伯温的出现,朱元璋才真正感受的人心冷漠。

由此,朱元璋联想到了更多的东西。万一将来他们朱家的子孙落难,满朝的文武究竟还有几人能够做到刘伯温这样,对他们朱家不离不弃的呢?

想到了这些,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恐惧……

杨宪虽然是朝廷重犯,带着手铐脚镣,但好歹是曾经的左相。因此,并没有和其他犯人关押在一起,而是单独关押。

刘伯温来探监,狱卒们知道这是皇上批准的。牢头还算识相,让刘伯温进入杨宪的监室之后,便锁上门,带着众狱卒远远地退下了。他们可不敢偷听刘伯温与杨宪的对话,有些时候,知道东西的越少,自己的脑袋越保险。

杨宪没料到刘伯温这个时候竟然来狱中看他,不知是委屈,还是感动,反正杨宪的眼眶是湿润的。

刘伯温来探监杨宪,自然是备了酒菜,用一个食盒随身提了进来的。因为刘伯温对于杨宪突然被罢相,还被打入天牢、秋后问斩,感觉十分蹊跷。

他想好好问一问杨宪,如果真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让皇上误会了,刘伯温还可以想想办法,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一般在这种情况,身陷牢笼之人,往往会心灰意冷,不愿意再与人说话,只愿意静静地等死。杨宪的这个倔强脾气,刘伯温也是十分清楚的。

正是为了防止杨宪不愿意多说,刘伯温才带上酒菜,他想跟杨宪先喝上两杯。酒是感情的润滑剂,酒也是倾诉衷肠的催化剂。

看杨宪那副样子,刘伯温并未多言,更没有直接开口问这件事。刘伯温只是默默地打开食盒,拿出几碟精致的下酒小菜,然后拿出早已温好的酒,满满地倒上两杯。

最新小说: 大宋无上帝皇 穿成美强惨的白莲师尊 坏坏监护人霸爱小宠妻 进击的刘备 大秦:开局忽悠嬴政弃官从商 三国:开局救下何太后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国家安全 水浒之梁山太子 末世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