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耽眼看着自己的族人一个个抱头缩颈蹲在地上,心里也着实不是滋味,不过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叫他们放下兵器,等于是当众认输,秋明应该就不会再动手了吧。
他刚刚升起这样的念头,就听见秋明道:“让魏家的村民出来认人,打人的砍手,抢东西的砍脚,**妇女的切了那话儿,杀了人的直接枭首示众。”
庸人强盗们大惊,都要奋起反抗,可是如今兵器也缴了,也被人家包围上了,再想反抗哪有那么容易?不一会工夫,他们就再一次被制服,而且个个都被五花大绑,只能任人宰割了。
申耽连忙出声道:“秋县丞,这里面有几个是我的本家兄弟,而且他们也已经认输投降了,你看是不是可以网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本人可以担保,经此一事,他们肯定能够吸取教训,今后再不敢来邓州为非作歹。”
秋明看了看申耽,或许现在理智的做法就是卖他一个人情,借坡下驴放他们一条生路。可是当他看见魏延眼中的怒气,看见魏家族人的惨状,看见魏老三的婆娘抱着儿女痛哭失声,心中一团邪火就按捺不住地熊熊燃烧起来。
秋明定了定心神,下马对申耽深施一礼道:“这里的情况,义举兄也全部看在眼里,这些强盗掠我领地,杀我子民,还残害我救命恩人一家。平心而论,若是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你会放过他们吗?”申耽张口结舌不能作答,只好摇摇头不再出声。
不到一顿饭的时间,庸人强盗们或死或残,真正没有被人指认能保持肢体完全的不过二三十人,而且个个被吓破了胆,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申家兄弟见秋明似乎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连忙带着自己的随从上前救治伤员。
秋明没有理会那些庸人,却一个一个地探视慰问着魏家的族人,特别是对魏老三一家更是诸多问候。可是魏老三的婆娘只顾裹着散乱的衣襟哭个不停,豆豆和苗苗也好象受了惊吓的兔子一样搂在一起瑟瑟发抖,对于秋明的呼唤完全没有什么反应。秋明摇了摇头,吩咐魏延带领族人回彭庄重修家业。
当秋明回到邓州城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出乎他的意料,申家兄弟除了留下几个人收拾残局,居然又再次跟了上来。按照他们的说法,既然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冲突,流了这么多血,那么更应该趁这个机会加强合作,把佣兵团的事情好好抓起来,不然这些血不是白流了么?
秋明虽然对他们的逻辑表示有些不理解,不过既然他们被杀了那么多人都肯就这么算了,秋明自然也不愿平白结下这个仇敌。正好今天跑了这么远的路,大家都是又饿又累,于是秋明备下酒菜,准备在杯盏之间把彼此的一点不愉快完全消解了。
还没等到秋明起身敬酒,申仪就抢先说出刚才从族人那里问到的一些消息。原来这伙庸人强盗突袭彭庄,竟是受了益州刺史郄俭所托,而且一路有人陪同指引道路。在破庄之后,这陪同的人在庄内带走了一些什么物事,就没再理会这伙庸人了。
秋明的眼睛眯了起来,自己已经得罪了一个荆州刺史,也不在乎再多一个益州刺史了,不过这个郄俭自己可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为什么也要对付自己呢?他认真思索了一会,问道:“那个陪同之人叫什么名字?还留在邓州吗?他带走了什么物事?”
申仪道:“此人乃蜀郡丞甘宁,据说原籍就在南阳本地,所以对这边情况非常了解。他是否还留在邓州无人可知,不过他从彭庄内宅里带走的是一块红色的石头,似乎可以发出很亮的光。”
甘宁?秋明没想到在此处又听到了这个名字,去年宛城之会时,几人的关系都还是相处得不错的,可是如今魏家族人的死伤若是与他有关的话,不知道魏延会不会找他拼命呢。
至于那块红色石头,秋明首先想到的是攻破彭庄时见到的那种木甲兽,似乎就是用这种红色石头作为动力的。奇怪,自己曾经在彭庄搜了好几遍都没找到这样的石头,甘宁怎么会那么容易就找到彭家的藏货的。
秋明歪了歪脑袋,决定暂时不去想甘宁的事情。他站起来向席间众人敬了一圈酒,扬声道:“通过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佣兵团这个东西,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就是凶器。这次是邓州遭了兵灾,下次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上庸、下庸,不知道你们又会做何反应?”
申耽和金旋都是色变,巩志问道:“那么,怎么能够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秋明一口饮尽杯中残酒,感觉有股热气从胸腹升腾而起,瞬间到达四肢百骸,驱散了一身的寒意。他舒服地叹了口气:“其实呢,这个佣兵团的主意是我先提出来的,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我们三个郡县有意参与,那么这个游戏规则自然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制定。”
“比如说,我们可以规定,所有佣兵都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为非作歹的事,佣兵是兵,不是土匪强盗,更不是害民贼;另外,我们还可以规定,所有佣兵团不得接取损害邓州、上庸、下庸三地利益的任务,如有违背,三家合兵共讨之。你们看这样如何?”
申耽和金旋对望一眼,都是兴奋地点头,巩志却道:“目前为世人所熟知的佣兵团只有邓州庸一家,所以委托价格还算公道。可是现在这样那样的小佣兵团层出不穷,有的甚至随便两三个人也拉个团起来,为了抢任务不惜大力压价,损人不利己。这样却如何是好?”
秋明此时酒意上头,思维却越发敏捷起来,他笑道:“这有何难,不如就由我们三家牵头,成立个佣兵公会,制定规则指导价格,把佣兵这个事做大做强,让所有的庸人同胞都过上富足安乐的好日子,岂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