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并州,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为对抗北方诸胡置,后来亦为赵国名将李牧抗击匈奴的第一线。
秦时其治所在善无,前汉时善无亦为雁门郡治,至本朝时移郡治至阴馆,如今,在阴馆县四周,军队密布,诸郡被调集至此的军队密密麻麻,只待朝廷所派主将何进,一声令下,赵苞经过事先安排,早就准备好的两万并州汉军,及所征召南匈奴、休屠等胡族仆从军万余人,出雁门郡,直往弹汗山而去。
此刻并州诸将皆已通过伏泉派出的信使所知,汉军已破弹汗山鲜卑王庭,各部大受鼓舞,不少汉军将士纷纷主动请战,都不想错过这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谓是士气高涨。
至于伏泉为何只给并州送信,并未给凉州送信的原因,却是因为他图省事,而且并州距离弹汗山最近,加之并州刺史赵苞与他有旧,自然只给了他这封信,否则,张奂若是知道此事,也不知道会不会派出马腾那一部前往救援的汉胡杂军了。
只是,无论并州汉军如何士气高扬,他们的却一直呆在雁门寸步未动,这让不少寄希望于比凉州军、幽州军以前早日寻到的伏泉偏师,从而提前立功的并州兵士垂头丧气不已,毕竟,与幽州相比,并州之地显然有着极大的便利。
终究并州刺史赵苞,早就得到皇帝刘宏的授意,提前预知汉军要攻伐鲜卑,所以早早就做足了准备,甚至在得知伏泉要率偏师攻伐弹汗山鲜卑王庭后,在麾下掾吏信使送书信至雒阳时,就已经令整个并州做足准备,于雁门集结,可以说这军事准备早已经快人半步了。
然而,无论并州汉军如何准备,他们依旧还未全军动身,至于原因,却是因为那被朝廷派来统率并州诸军的皇帝的大舅哥何进,迟迟未下令出塞所致。其人已被皇帝刘宏下旨,行度辽将军事,持节,统并州诸军出塞远征。
当然,何进统率并州诸军是为了立功的,从而博取更多的额政治资本,为此他可是特意让这自己的老亲家张让,多多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才有今日统率并州军的地位。
可是,当得知伏泉那小儿,竟然带领偏师破了弹汗山鲜卑王庭,杀了鲜卑伪主之子骞曼时,何进就不淡定了,此时,何进正在自己阴馆的临时军营里,握着手中的密信迟迟不绝。
“将军,袁本初此信何意?”何进身旁,其亲信淳于琼望着何进手上书信,疑惑问道,那信淳于琼知道,是近日与何进走的密切的袁绍所寄,至于何进和袁绍如今是何关系,淳于琼却是不知。对其而言,自己这位恩主似乎有意在其亲家张让的宦官势力,和袁绍所代表的士人党人之间,左右周旋,至于到底心向何处,却不是他这个武将可以知道的。
“吾亦不知也,仲简可知营外诸军军议如何?”何进收回手中书信于袖中,淡淡说道,仲简乃是淳于琼表字,何进问的军队私下议自然不是其他事情,而是现在并州军中所谈的大军为何迟迟不出塞的原因。
“回禀将军,诸部皆言将军畏战,与伏巴郡不和,不肯出兵……”淳于琼说了几句,结果说得越来越慢,很快便不说了,毕竟有关自己上官的话多为污蔑,他自然不敢说得太多。
何进点头,并未理会,反而笑着说道:“此戏言耳,吾本大汉军将,此为此徇私忘公之事。仲简,传吾将令,召诸部军将集于帅帐,恩……再将赵并州亦请来也。”
“诺!”
淳于琼听后先是一愣道,他对于何进召集诸将倒是没有疑问,只是对于何进重点将赵苞邀请来,却是十分不解,毕竟赵苞近日,在何进畏缩不前时,一直破口大骂其人卑鄙,军中那些关于外戚之间下套子的阴谋论几乎都是他引爆的,现在又要请赵苞来显然不和常理。
当然,与这一件事情,一样让淳于琼不解的是刚才他在何进手中看到袁绍的密信,那封信十分奇怪,因为上面只有简单两个字,那两个字便是“李陵”,对于不暗权谋的淳于琼来说,实在是想不通袁绍写那位叛逃匈奴的“名将”到底是何意思,而自己这恩主为什么看到这两个字,就立马变了模样,让自己召集军将议事,还要请那个一直散播谣言的赵苞前来,虽然他知道这两者之中有一定联系,不过很显然他却是猜不透。
望着离去的淳于琼的背影,何进脸色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自然猜出淳于琼脸上疑惑之意为何,淳于琼不清楚,可他何进清楚袁绍此为何意,这还不是提醒自己如何对付那自己一直视为心头大患的伏泉,以及他身后的伏氏、宋氏外戚吗?
如果清楚李陵这位前汉胆色果敢的名将,为什么会兵败被俘,杀身不成,最终变节投降的话,就能明白袁绍给自己提的计划的意思了。
自太祖高皇帝立汉以来,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贾谊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两汉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是前汉世宗孝武帝时的名将,是号为“飞将军”的李广的孙子,其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因为“善骑射”,被汉武帝认为大有李广遗风,特命他带八百名骑兵深入大漠侦查地形,胜利归来后被任命为骑都尉,指挥五千勇士,在酒泉、张掖一带布防。
天汉二年十月的秋天,汉武帝令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铁骑从酒泉出发,征伐匈奴。此时的李陵正担任骑都尉,率领丹阳和楚地募集的五千善射之士,在酒泉、张掖一带教习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
战役打响后,李陵主动要求率领五千步卒,出居延海,向北深入单于王庭,三十天后,李陵部队与匈奴八万铁骑相遇于浚稽山。李陵屯兵两山之间,下令以大车结为军营,出战时“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当匈奴军逼近时,“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获得首战胜利。匈奴调集援军,连续进攻,李陵以“连弩”射单于,使单于差点中箭。以一当十,连战连捷,十天之内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按照事先的部署,他且战且退,一路将匈奴单于引向正南方的汉匈边界,在那里,将军路博德负责率军接应。
但是就在距离汉朝边塞遮虏障仅剩下一百多里的时候,汉军被匈奴阻断退路,弹尽粮绝,最后匈奴将汉军围困于山谷,万箭齐发,而汉军矢尽粮绝,只剩随身携带的短刀、车辐做武器的,无法有效还击。而就在此时,李陵苦等的援军却一直迟迟不至,眼看苦守无望,李陵只能选择绝死突围。
当时李陵仰天长叹约“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可惜上天没有给李陵翻盘的机会。子夜时分,李陵率领十几名壮士突围,被匈奴发现,数千名骑兵衔尾追击。突围战中,只有十几个人跟随,李陵的副将韩延年战死,最后关头,李陵大呼:“无面目报陛下!”于是放下武器投降了匈奴。
可以说,在前汉对抗匈奴的历史上,李陵以五千军士力抗匈奴八万骁勇之敌,坚持十余日,不可谓非奇迹,不可谓不尽力,然而李陵却最终没有实现其“吾不死,非壮士也”的诺言。
虽然浚稽山一役证明了李陵的军事才能,而最终的结局,却使他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得知李陵战败投降后,汉武帝大怒。群臣皆言李陵有罪,只有司马迁言道“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当然,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不管这些,将司马迁打入大牢,随后处以腐刑。汉武帝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在他的眼中,李陵身上背负着原罪,这个原罪就是李陵的祖父李广。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李广时任骁骑都尉,奉命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兵平叛。为了嘉奖李广在梁国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梁王刘武授予了李广将军的军衔。李广毕竟政治经验不足,以为梁王贵为汉景帝的亲弟弟,大汉和梁国不都是一家人嘛,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封赏。可是李广没想到梁王这一封赏乃是私下授受,以汉朝的将领身份去接受属国的军职,是僭越之举。更何况,汉景帝还曾想过传位于梁王!
自此之后,汉武帝对李广就有了芥蒂。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统率大军出征匈奴,战事不利,卫青把责任推到了李广身上,李广愤而引刀自刎。此后,李广的儿子,也就是李陵的叔叔李敢又因击伤了卫青,被霍去病射死。
汉初的皇帝对功臣一向是很刻薄的,特别是刘邦为后世子孙做足了典范李家战功赫赫,却敌不过外戚的挤兑,因此李陵心里一直憋了一口气,急于立功,重振家风。汉武帝对李陵的心思极为不满,想给这个年轻人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在这场讨伐匈奴的战役中,汉武帝使出四招,步步紧逼,并最终把李陵逼上了绝路。
第一招,激将,汉武帝故意安排李陵给同为外戚的李广利当手下,李陵自然不愿意。为了证明自己,他向汉武帝请战,孤军深入匈奴王庭。汉武帝说“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意思是我不会给你配备骑兵,哪怕一骑一马,李陵就说“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意思就是我不需要骑兵。面对李陵的冲动行为,精通兵法的汉武帝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对路博德撒谎说本来想为李陵配备骑兵,李陵却拒绝了,汉武帝这么做,无疑是把李陵及其五千步卒拱手送给单于屠戮。
第二招,不援,如果把这五千步卒作为诱饵,在自己的大后方埋伏下精锐部队,将对方引诱进自己的包围圈,聚歼对方的主力,那么这种军事战略当然非常合理。可是预定的援军没有出现,主将路博德无疑该被送上军事法庭。蹊跷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治路博德的罪,相反,还在第二年再次派路博德出征匈奴,要他联络李陵里应外合,功成后接李陵回朝。汉武帝自己曾说路博德没有救援李陵是“老将**诈”,而他却仍然派这个“奸诈”之人去接李陵,可见不是“老将**诈”,而是皇帝本人“**诈”。
第三招,陷害,汉武帝派去接李陵的大将经过了精心挑选,除了李陵的两个死敌李广利和路博德之外,还有公孙敖。公孙敖是依附于李广利的,自然不会对李陵有任何同情之心。果然,公孙敖回师后上书言道“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意思就是汉军曾经捕到一名俘虏,据该俘虏说,李陵在匈奴成为单于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教给单于兵法,准备侵略汉朝,因此无法接他回来。
第四招,断后,听了公孙敖的指控之后,汉武帝大怒,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仅凭公孙敖的一面之辞,就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李陵的老母、妻子、子女和兄弟尽皆伏诛。李家原本世代忠良,现在却落了个“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的结局。家破人亡,身败名裂,李陵的最后一点退路,也被断绝得干干净净了,最终只能长居于匈奴,终身不回汉地,而得罪汉家两代天子的陇西李氏,也自李广之后的三代人后,渐渐除名于汉朝顶级军将。
当然,即使李陵被汉室陷害,可其亦未为匈奴作任何有害于汉室之事,李陵初到匈奴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然而,不被汉朝包容的李陵在匈奴却得到了单于的礼遇,不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封李陵为右校王。征和三年,李陵奉单于之命率三万匈奴精兵追赶汉军疲兵,竟然又一次来到浚稽山。可是这支骁勇善战、以逸待劳、乘胜追击的精锐骑兵,转战九日却最终无功而返。以李陵的军事才能,和他对浚稽山地形的熟悉程度,这难道不令人奇怪吗?
只能说,李陵依旧心存汉室而已,只是再也没有回汉家故地的想法而已,甚至汉昭帝即位后,辅政大臣霍光和上官桀以前都是李陵的好朋友,遂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劝说李陵回归,他都没有答应。
现在,袁绍给何进迷信中,只有“李陵”这两个字,其意昭然若揭,就是要让如今孤军在外的伏泉,做本朝的“李陵”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