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皇上信口开河
韩阁门选购奇石
这天,礼部尚书杨文端早朝散罢,刚于府衙坐定。就接到政事堂转来的条陈。殿前都指挥副使吴曦,要求为父亲吴挺丁忧。
说起这个吴挺,话就长了。当年,金兵攻取东京开封、掳走二帝以后,主力部队南下,越过黄河,占领淮河流域,又强渡长江,直奔东南,一路追击高宗。另有一支部队,进攻陕西,向西南挺进。在保卫陕西、四川的过程中,有两个兄弟骁勇善战,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保卫川蜀的得力干将。这就是吴玠、吴璘兄弟。
吴玠英年早逝,吴璘代兄在川陕一带与金兵作战对峙。到1165年,吴璘已被封为太师、平安郡王,六十六岁病逝。而后又追封为信王。
吴挺是吴璘的第五子。是吴家军第二代掌门人,二十三岁即从父参战,屡建奇功。孝宗朝,领父职,坐镇陕甘翊卫巴蜀,后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市)西路安抚使,兼知利州,抗敌备边,威振西南,朝廷倚为长城。
起初,吴挺虽精明强悍,但当时的处境并不好。自伯父吴玠死后,吴家军被朝廷一分为三,父亲吴璘只得其中一分而已。因完颜亮南侵、雍熙北伐等大战接连而起,为保卫川蜀巩固后方,朝廷不得不重用倚仗吴璘、刘锜等宿将,这样,蜀川的兵权才再度回到了吴氏手中。
尽管如此,吴挺照常过得如履薄冰。他在蜀川掌权,儿子,准确地说是次子吴曦,得留在临安城里“侍奉”天子。谁都知道,这就是人质。绍熙四年(1193年),吴挺积劳成疾,卒于兴州(今陕西略阳)。
吴挺死了,吴家第三代最出名的则是这个吴曦,而他却在京城任职,枢密院使赵汝愚等人商议,派非吴姓将领去兴州接任,这样做,就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吴家军在川蜀做大的问题。远比当年吴玠死、吴璘还在时,硬梆梆地收兵权好得多。
一切只等皇上决定。可是,皇上偏偏就是不做决定,情急之下,留正觐见皇帝。请求陛下尽快决断,不料,皇上火了,愤怒地吼一声——吴卿明明还活着,你们为什么骗我说他死了?!
这句话雷倒了全体朝臣,让宰执大臣都欲哭无泪。陛下,您怎么啦?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就算您真是金口玉言,也不能这样乱讲吧。
没死!
于是大家只好沉默。
既然这样,那礼部无法为吴挺加封赐谥,吏部也不好准吴曦的假,没有办法,吴曦气得心里直骂娘,实在耗不起,只有套上白车,带着妻儿去兴州奔丧。
这个时期,太上皇每天只是发呆想念儿子,但是恪守风度,他绝不主动去大内探望,并且还是风度的原因,他绝不主动插手朝政;李凤娘醉心于为李氏宗族争利益,别人的死活,尤其是川娃儿的死活,她半点都不在意;首相留正因为皇上不问政务,气得在临安城外浙江亭的馆舍里待罪装十三呢,装得极其投入,全部政务都扔到了一边。
这一天,韩侂胄正在阁门司里侘傺无聊,内宫都知林亿年宣他进宫。他兴冲冲地跟着他,以为皇上有政事让他办理。
阁门司在皇宫之外不远,它的对面就是东府。知阁门事的级别虽不高,但是上传下达,联络宫廷内外。大都是皇家的宗亲和外戚担任。
韩侂胄在这里已摸爬滚打了六年,各项事务亦相当熟练。但是,后妃找他办事还是头一回。
进得澄碧宫,只见皇上皇后正在饮酒,旁边还有宫女弹琴。他连忙跪拜行礼,皇上赵惇头也不抬,未作表示,只听李皇后说:韩爱卿,起来吧。
本宫今日宣你进宫,是要你去湖州一趟,为吾娘家家庙办几块石头来,具体要多少,林都知会告诉你的。需要钱,去找三司。官家你说呢。
皇上赵惇刚咽下一口酒,听皇后问他,忙点头,好,好,韩爱卿,你去办吧。
韩侂胄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李皇后娘家花园要买几块太湖石,还要朝廷出钱,并还请他这位管朝中礼仪的大臣去办,可笑的是,皇上竟然准许。
心中尽管有些不痛快,也没办法,他能反对吗?皇上连亲老子死活都不闻不问,只听老婆的,要是谁公开顶撞,定会死得超级难看。
次日,韩阁门和皇后宫中一名押班内侍,骑马向宣州行进。
太湖石主要出自太湖周围地区,用于景色点缀。他知道,为皇后办事不能来半点马虎。便与小押班商量:多跑几个地方,选些精品。路线是由远而近。
到了宣州,知州张岩亲自接待。之后,亲自陪着去产地挑选。第二站是吴县,最后第三站是他的家乡湖州。
几天下来,他成了选购太湖石的内行。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为园林中常用的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是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选用时,要观其形,感其境,品其韵,悟其德。具体地来说,要讲究四个字,即瘦漏皱透。瘦,就是石体清瘦嶙峋,形状怪异,线条清晰,神中凝气。漏,就是石体体态玲珑,通洞贯通,上下绵延,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皱,就是石体表面体态起伏,皱褶多变,曲折生动,怪中有格,异中见韵。透,就是石体剔透,洞孔透光,纹理纵横,石质细腻洁净,石色斑斓,光泽夺目。透中见深,透中见光,给人以洁净淡雅、怡然天趣的感觉。
每到一地,都有衙门主要官员陪着,直接去产地,一块一块仔细挑选。都知道是皇宫选用,商人们给的价格很合理。运输也由当地衙门负责,结算时,钦差韩阁门大笔一挥,由衙门代为支付,在上交的税赋中扣除。
在宣州时,司户参军给他送来五千贯的交子,说是辛苦费,列在购买石料的成本中。韩阁门拒绝了:不要,我们是来为皇上办事的,不能趁机捞好处,不能让老百姓说,京城里来的官员都是贪官。又找来同行的内侍,让他也把钱退回去。
他说:我们就是既要将宫里的事办好,又要为朝廷节约开支。
十多天过后,韩侂胄事情办好了,宫中和朝廷也没什么反映。他只好又坐在阁门司发呆。倒是三司度支副使刘建秀在核算这笔支出时,说了句公道话:
这个韩阁门人品很好,不贪不占,办的事还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