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系统还是那个善解人意的系统,很快就给诸葛永顺翻译成了白话文。
成汤得到了伊尹,在宗庙亲自点燃苇草,杀牲涂血,为伊尹举行解除灾难和祛邪的仪式。
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见,伊尹与成汤说起天下最好的美食味道。
成汤说:“可有什么方法来制作吗?”
伊尹回答说:“君的国家小,不可能都拥有,如果得到天下当了天子就可以了。
说到天下三类动物,水里的动物味腥;食肉的动物味臊;吃草的动物味膻。
无论恶臭还是美味,都是有来由的。
味道的根本在于水,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决定了味道,烧煮九次,味道也会随之改变九次,火候很关键。
时而火大时而火小,通过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食物的品质。
调和味道离不开甜、酸、苦、辛、咸。
具体先放什么,用多少,全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将这些调料调配在一起。
至于锅中的变化,那就更加精妙细微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
若要准确地掌握食物精微的变化规律,还要考虑阴阳转化和四季更变对食物的影响。
这样制作出来的食物才能久放而不腐败,煮熟了又不过烂,甘而不过于甜,酸又不太倒牙,咸又不咸得发苦,辣又不辣得浓烈,清淡却不寡薄,肥而不太腻。
诸葛永顺觉得里面或许蕴含着许多厨艺真谛,可是对他这种厨道小白来说还是略显深奥。
好在系统想得周到,这篇吕氏春秋本味篇只是要起到个引子的作用罢了。
“伊尹,姒姓,伊氏,名挚,商朝开国元勋,中华厨祖。”
中华厨祖,牛啊!
随后便是开始了关于中华厨祖的记忆片段,使得诸葛永顺的厨艺经验大涨。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相传伊尹生于伊水边,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以耕地为生,地位虽卑,而心忧天下。
他见有莘氏国君有贤德,想劝说他起兵灭夏,为接近莘国君,他自愿沦为奴隶,充任有莘国君贴身厨师。
国君发现其才干,提拔为管理膳食之官。经长期观察,伊尹终于发现,有莘氏与夏同姓,均为夏禹之后,血缘联系难以割断。
况且有莘国小力弱,不足以担当灭夏重任,只有汤才是理想人选,决定投奔汤。
其时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缕臣,随同到商。
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
汤由此方知伊尹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成为最高执政大臣。
伊尹不仅是辅佐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还是后来三任商王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不仅与汤同祭,还单独享祀。
这过程中的烹调技艺被诸葛永顺偷学而去,可惜大部分用到的厨具都太过复古。。。
“周朝时期,南北菜系特色初步形成,孔子和吕不韦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还出现了食品雕刻技术。”
“周有八珍,这八物分别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
“淳熬:是将肉酱煎熬熟,浇在陆稻米饭上,再拌上炼好的动物油。”
“这种饭食、肉酱、油脂的味道渗入米饭之中,一口多味,不需另以菜肴佐食。”
““淳”在这里是沃的意思,指拌入动物油,“熬”是煎的意思,指煎肉酱,故名“淳熬”。”
“淳母:淳母的制作方法与“淳熬”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淳母的米饭原料不是陆稻米而是黍米。”
“炮豚:炮豚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将一头小猪杀死后,掏去内脏,以枣填满其腹腔,用芦苇把小猪缠裹起来,再涂一层带草的泥,放在猛火中烧,这种方法古时候称作“炮”。”
“炮毕,剥去泥巴,将手洗净,揉搓掉烧制时猪体表面形成的皱皮,然后用稻米粉调制成糊状,涂遍小猪的全身,再投入盛有动物油的小鼎。”
“将小鼎放入盛水的大锅中,大锅的水面不能高出小鼎的边沿,以免水溢入鼎中。”
“用火烧熬三天三夜后,将小猪取出,用肉酱、醋等调和而食。”
“炮牂:炮牂的烹制方法与炮豚完全一样,不同的是炮牂不是用小猪烹制,而是用小母羊。”
“捣珍:捣珍是用牛、羊、麋鹿、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经反复捶打,除去肉中的筋腱,烹熟之后,取出揉成肉泥而食。”
“这一珍食的关键要求是:必须用细嫩的里脊肉,必须反复捶打,除净筋腱,所以叫作“捣”。”
“渍:选用刚刚宰杀的新鲜牛肉,切成薄片,放在美酒里浸泡一整夜,然后调上肉酱、梅酱、醋等调料而食。”
“关键要求是:肉要新鲜,要切得薄,而且必须视肉的纹理横着切。”
“熬:熬是将牛肉或者鹿肉、麋肉、獐肉经过捶打,除去皮膜,摊在苇荻篾上,再撒上姜、桂和盐面,以小火慢慢烘干而成。”
“这种肉脯湿吃干吃均可,想吃湿的,可放在肉酱里煎食;想吃干的,只要捶打松散即可。”
“肝膋:肝膋的制作法是:取狗肝一副,用狗肠脂肪蒙起来,配以适当的汁子放在火上烤炙,使脂肪渗入肝内(烤时不能用蓼草作为香料。”
“然后以米粉糊润泽,另取狼的臆间脂肪切碎,与稻米合制成稠粥,一起食用。”
周八珍的做法非常详细,脑海里的传承记忆深深刻入在诸葛永顺的脑海里。
我去,前七珍都还好说,第八珍就算了吧,他连狗肉都不吃,怎么可能会去吃肝膋?
周朝的天子感觉蛮可怜的,估计都没吃过啥真正的好东西。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但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一番话下来,诸葛永顺隐约间貌似有了些记忆。
这尼玛,貌似就是《论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