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2013年福布斯发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来自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卡洛斯.埃卢连续第四年蝉联全球首富的桂冠,其净资产达到730亿美元,而排在第二位的比尔.盖茨也仅仅达到670亿美元。
而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白手起家,未来几年内总资产很可能会突破千亿美金,这个新闻的话题性可实在太强了。
因此,当这位《泰晤士报》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场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杨林身上,就连坐在他身旁的库克以及佩奇也不例外。
杨林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事实上这个所谓的福布斯富豪榜,在他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和那些真正的大佬比起来,杨林还差得远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摩根大通银行。
众所周知它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总额为1800亿美元,但是银行客户的总存款一万亿美元,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也就是说这些钱是不可以拿来承担风险的。
但实际上,摩根大通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除去负债(包括客户存款和短期所借的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标权和专利权等)和股东的净资产,它剩下还有7000亿美元左右。
这些钱不属于公司里任何员工和高管。
而是属于这家银行背后财团的。
这也是一家顶级财团所能正常调取的资源。
而且摩根大通的股东大会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机关,否则摩根的CEO杰米.戴蒙早就因为2012年的巨额亏损事件直接滚蛋了。
高盛公司也是一样,它到一九九八年的时候还是合伙制公司,为什么后来成为上市公司,就是因为他想让股东来承担风险。
任何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够国家,垄断是它的必然产物。
当年为什么会成立石油国输出组织,不就是为了对付洛克菲勒在石油上的垄断吗。
而且你还会发现,只要是财团垄断且拥有实体经济的公司,无论经历多大的危机,它们都会存活下来。
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这样的公司这两个倒霉蛋背后正是因为没有庞大的经济实体支撑才垮掉的。
那些真正的跨国巨头,他们往往是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乃至整条产业链,厉害的甚至可以左右一国的政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国的三星集团。
当然了,也有顶级富豪会成立何种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用来扩大他的影响力,从而在生活上,教育上,文化上无形的影响民众。
有一句话说的好:“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又为经济服务。”
在美国,你可以说白宫是华尔街的附属,没有华尔街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但谁都知道,中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土壤!
这位英国记者把杨林驾到这样的高度,背后的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杨林表面不动声色,微笑道:“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本人财富的关心,据我所知,去年福布斯富豪榜榜首埃卢先生的财富是740亿美元,矩阵数码目前加起来总资产还不到一百五十亿人民币,而且还欠银行六十亿人民币的贷款,所以我想现在谈世界首富的问题,对我而言还太早了。更何况,目前矩阵数码还刚刚开始发展,未来会不会出现亏损都还是个问题,更何况是成为世界首富。”
现场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他们当然听出杨林言语之间的回避之意,不过倒也没人故意拆台。
“可是杨先生……”
那位记者还想继续提问,杨林直接打断了他的提问,说道:“好了,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为止,接下来是午饭时间,我们已经会展中心附近的四季酒店各位安排了午宴,还请各位移驾。”
现场很快喧闹了起来,记者、各个手机公司的代表成员纷纷起身,然后在矩阵数码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去用餐。
杨林也分别起身和库克、佩奇握手,陪同他们前往酒店用餐。
……
而这个时候,矩阵数码与苹果、谷歌三方合作的协议,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络传遍世界各地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卧槽!不会吧,这三家公司居然又合作了?”
“是我喝多了还是怎么着?难道矩阵数码真的有粘合剂的功效?否则苹果谷歌怎么会几次三番和他们合作?”
“对杨林彻底拜服,居然能说服苹果和谷歌加入到MatrixOS的产业联盟里面来!这是要把手机产业一网打尽的节奏啊!”
“M.G.A公司什么鬼?难道我们未来要进入每个人都是眼镜侠的时代了吗?”
“随你便,管你和谁合作,反正我也买不起MatrixⅠ。”
“发布会上怎么没说安卓版MatrixOS要卖多少钱啊?抢不到MatrixⅠ,只能用安卓机代替了!”
“你们用安卓还好,我用的是水果5S,去年十二月买的,想刷机都不行!”
“哈哈,杨林赶紧冲!未来全球首富的位置在等着你!”
……
各国网民纷纷在网上发表各自看法的同时,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也开始讨论三方协定对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影响。
有人称,矩阵数码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了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垄断企业,占据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各国政府理应防范其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
也有人认为,矩阵数码、谷歌、苹果联合成立M.G.A公司,意味着消费电子产业一个全新的增长极即将形成,这家公司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最无语的是美国一个鹰派参议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应该禁止矩阵数码的电子产品进入美国,因为这极有可能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当然了,这样的言论早已淹没在了美国普通民众呼吁矩阵数码增加MatrixⅠ在北美地区的出货量的呼吁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