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长宁 > 第六百二十七章到底谁坐镇?

第六百二十七章到底谁坐镇?(1 / 1)

竹林。

于竹林说,我与清风皆过客。

于我说,竹林与风亦是我。

瑶县不只是城北那三座小山上有竹林,在城外也有大片大片的竹林。

竹林随风动,有人站在竹林高处竟也能随风而动。

竹林之内,还有两人站在那穿林风中仰望天穹。

束休站在竹林之上,轻飘飘的就好像一片寻常无奇的竹叶。

他在看着瑶县那边的情况,眉头微皱,显然已有些沉不住气。

一开始那些实力并不怎么强的山匪进攻时候他还不在意,他知道姜头的本事也相信大宁战兵的战力。

可是当他看到至少数千精锐士兵以箭阵袭击小城之后,眉宇间就少了几分淡然从容。

“还不至于。”

竹林下。

徐胜己微笑说道:“现在还只是示威,叶无坷无性命之忧,况且......你低估了谁也不该低估了他,再况且,你低估了谁也不该低估了高清澄。”

束休回答:“我不低估谁,但那是我的弟弟。”

徐胜己微微一怔。

他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束休对那个小名叫姜头的少年有了如此深重的认同。

“沉住气。”

徐胜己道:“看起来这战场在小小瑶县,实则还是在长安。”

他语气平和,似乎一切都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突玉浑世子沿芒并非是个没沉稳的人,他忽然调兵现身一定是受了谁的影响。”

徐胜己道:“猜来猜去,大概是黑武人来了。”

束休嗯了一声。

是啊,大概是黑武人来了。

这十几年来,大宁和黑武人之间的战争大部分时候都不在真正的战场上,而是双方都不遗余力的在对方国内制造事端。

大宁西蜀道这边隐患无穷,而且现在这些隐患也陆续暴露出来。

黑武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去年,黑武帝都红城爆发了一场哗变,底层的苦力冲上街头,一开始还是示威游行,后来就成了冲击商铺和贵族。

今年年初,黑武那边有十几个小部族联合起来要求脱离黑武帝国组成联盟王国。

这两次事件对于黑武人来说好像都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可这苗头并不好。

大宁这边,西蜀道的事由叶无坷引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黑武人也好,突玉浑人也罢,他们制造的隐患已经压不住了。

与其说是他们等到了合适的时机,不如说是时局逼着他们不得不现身。

徐胜己道:“黑武人逼着沿芒在这现身出来,还是想让大宁朝堂上下对太子殿下产生质疑,沿芒是太子殿下亲自选的盟友,现在沿芒成了敌人......”

他看向束休说道:“有些时候,想扶植谁取代谁,并不一定是非要把扶植的那个人举到足够高的位置,而是要把本来足够高的那个人往下拉一拉。”

这些事束休当然想到了,如果不是事关叶无坷的话他也能和徐胜己一样淡定从容。

这个计划,不得不说有些庞大也有些吓人。

太子李隆势这几年始终都在大宁西部行走,接触了突玉浑人,接触了西域人,也接触了西北草原各部。

可是一场盛典,西域人和草原人都试图在长安城刺杀陛下,这事,怎么说都会让太子李隆势沾染一身腥臊。

现在连沿芒都下场了,消息一旦传到长安势必会引起争议。

想想现在这复杂的局面,太子殿下的声誉一旦受损大宁的国基都会受到打击。

沿芒和黑武人联手,和大宁之内一些世家大户联手,还可能和大宁西南之外的敌人白蒲联手,而这些都可能牵扯到太子殿下。

大宁百姓心中的仇恨也是分等级的,仇恨世家大户喝人血吃人肉是一个层次,仇恨白蒲人在西南烧杀劫掠是一个层次,但这两个层次加起来也不如仇恨黑武人的层次高。

一旦把太子殿下和黑武人联系起来,往小处说,大宁百姓对太子的信任降低,对大宁未来的期望降低,往大处说,信仰都会产生动摇。

徐胜己道:“他们能和陛下讨价还价的筹码从来都不是你那个弟弟,也不是现在西蜀道的归属,而是太子的声誉。”

束休低头看向徐胜己:“你说的没错,可我的弟弟在这儿。”

徐胜己叹了口气:“你以前绝不会如此不沉稳。”

束休没回答,因为他已经回答两次了。

徐胜己道:“对手只是想利用这次大事来告诉陛下,你毁掉世家,世家就毁掉你的儿子,不只是一个儿子。”

接下来的话他没有明确说出来,因为我根本没必要明确说出来。

不管二皇子是不是出于本心要争夺皇位,不管温贵妃是不是真的是那幕后主使。

一旦大宁的百姓们确定大宁皇帝陛下的两个儿子手足相残,这影响就足够大了。

“大宁有很多特别强大的人在支撑着。”

束休此时看向徐胜己说道:“可我在乎的人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支撑着。”

徐胜己:“果然关心则乱。”

束休:“你以后也会明白的。”

徐胜己没回应,最起码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体会过这种关心则乱。

哪怕是他深知自己的父亲将来一定会出问题,可他也没有这种关系则乱的感觉和反应。

“你再等几日?”

徐胜己问。

束休站在竹林高处还在随竹海而动:“如果他们真的开始发力攻城,我就去那边。”

他的目光,在瑶县北边的那三座小山上。

与此同时,福位山。

二先生看到了突玉浑人开始发力,这出乎了他的预料,因为在计划之中突玉浑人的介入,绝不是这么早的事。

所以在看到突玉浑箭阵覆盖打击瑶县县城之后,他忍不住往禄位山那边看了看。

“黑武人果然是变数。”

二先生道:“他想让突玉浑人早点入局,逼迫朝廷对西蜀道用兵,黑武人才不在乎我们这些想谋利的人,他要谋的是大宁内乱。”

坐在他身后的一位老者问:“那为何日月堂还要和黑武人有牵扯?”

二先生笑了笑:“和黑武人有牵扯的不是日月堂,而是杨家。”

那老者微微皱眉,如他这样身份地位的自然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二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先生笑道:“日月堂从一开始就是以杨家的身份筹建,最大的得利者也一直都是杨家......温贵妃用甩了一手金蝉脱壳出来,她倒是甩脱的干净,可却把日月堂也给甩到明面上来了。”

“大先生要谋瑶县这个局,就不是单纯的只为一个目的,诸位也都知道,大先生谋局从来都是有进有退。”

那位老者点头:“如果和朝廷谈妥了,那我们就把杨家献祭出去,如果和朝廷没有谈妥,那我们......还是把杨家献祭出去。”

二先生道:“不管到什么时候,旧楚余孽这四个字都是最好的壳。”

他起身活动了一下:“日月堂从来都不重要,铭泰钱庄更不重要,西蜀道这边被时局逼迫着暴露出来的太多了,所以就一定要换个壳。”

“我们可以是山海图,也可以是日月堂,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什么都随便,人在就好,西蜀道谋不下来我们就去谋别的地方......”

他再次看向福位山那边:“黑武人心急就让他们急,突玉浑人心急也让他们急,我们能脱身,献祭什么都没关系。”

那位老者沉声道:“可献祭什么都不能白献祭,失去了的不能白失去。”

二先生点头:“所以叶无坷必须死,如果我们连一个小小的叶无坷也不能杀,那以后还怎么立威?”

说到这他再次看向中间的那座寿位山:“只是......杨家的人到底在干什么?”

那位老者道:“不管杨家要干什么,不管他来不来,我们这些人劳师动众的来了,如果叶无坷还能安然无恙......那日月堂也好,铭泰钱庄也好,确实没必要存在了。”

二先生脸色一沉。

老者道:“十几家来了半数,另外的半数没来......二先生就该知道是为什么。”

二先生深吸一口气,脸色越发阴沉。

这些在大宁之内堪称一流世家的有七八家在这,还有不少家在另外一个地方等着消息。

在那边坐镇的,也是这些世家的主事。

距离瑶县大概有百里之遥,西蜀道一座名为皓镧山的大山之中。

崔家主事崔校正在一群护卫的保护下进入皓镧山庄,他一边走一边问:“王家今年轮流做主事,选了这是个什么破地方,山高闭塞......像是个牢笼。”

说到这似乎觉得有些不吉利,后边的话就忍住了。

他走到大厅外,却见已有不少人在门外等着了。

除了他崔家来了人,卢家,谢家,长孙家,赵家,还有李家都来了。

只是这些大人物竟然全都在大厅外站着,一个个脸色阴沉显然都不满意。

“崔公,你也到了。”

李家的主事李尚清抱拳问候。

崔校正回礼道:“李公既然早到为何在门外等着?”

李尚清请哼一声:“王陆源倒是好大的架子,今年轮到王家主事,他派人把我们都请到这里来,他自己却还没到。”

崔校正皱眉:“他没到就没到,还要在外边侯着他?”

李尚清道:“刚才我着人问过,说是大厅之内尚未布置妥当,因为给各家送消息都有些仓促,所以皓镧山这边准备也不足。”

崔校正哼了一声,倒也没在说什么。

他们这些大人物虽然都不在大宁朝堂里任职,可家族实力都依然震慑一方。

“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

长孙家的主事长孙后海脸色不悦:“若再不开门,我们也不必再等了,王家越来越没分寸,莫不是觉得轮流主事就是做了皇帝。”

“王家是何日给你送的消息?”

“七日之前。”

“嗯?那不对啊,王家派人给我送消息在此议事是三日之前。”

“噢?可给我送消息是两日之前。”

“给我送消息是九日之前。”

几位大人物互相对了对,发现这消息送的竟然是按照路程远近计算好的,所有人感到皓镧山的时间都被算好了,只要接到消息赶来此地,那就一定会在今日齐聚。

“王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长孙后海不想再等了,转身要走:“我要回去了,还不如等着瑶县那边的消息。”

他刚转身,就看到大厅的门开了。

一个青衣小厮出门外:“迎客厅已经准备妥当,请诸位入座。”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迈步进了大厅,大家都想看看这王家到底要干什么。

他们陆续进门,大厅的木门随即缓缓关闭。

厅内火把一个接着一个的点燃,他们所有人都定睛往正北主位那边看过去。

有个一身黑色锦衣,明媚秀美又英姿勃勃的少女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的在扶手上敲着。

“你是谁!”

有人大声问道。

少女缓缓睁开眼睛看向那些人。

“叶无坷在瑶县掉一根头发,各大家族就整整齐齐的办丧事。”

她扫过那些大人物,如扫蝼蚁。

最新小说: 每次提辞职马尔科都会给我涨工资 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 穿成反派烂桃花 大宋第一杀神 大宋:我,岳飞之子,开局就造反 软胭香 我在现代留过学 烈火南明二十年 废太子:戍边三年,满朝文武跪求登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