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樓里的幾人,都是儒生打扮,坐在正中間是個白髮蒼蒼的老者,面色端莊威嚴,雖然被人眾星捧月般擁著,但他的眉宇間,卻隱約有幾分失落之色。
旁邊一名三十餘歲,氣質儒雅的書生,拱手笑道:「沒想到今日我等倒是大開眼界,先是見識了一番收費公路,隨即又見知縣挑釁知州,結果慘被打臉,可謂是不虛此行。」
他身旁一名二十餘歲的青年聞言,頓時也是微微大笑,「怪事年年有,今日特別多,師兄說的是,今日我等豈止不虛此行,簡直是大飽眼福。」
眾人聽了,臉上也皆都露出笑意,便有一個年紀輕輕,衣衫華貴的少年含笑說道:「黃中兄這個大飽眼福,未免用的有些早了,待我等到了陽谷,詩會之上,黃中兄,胡憲兄兩人寫出幾首驚天動地的詩詞來,震驚全場,那才是我等大飽眼福之時。」
此言一出,眾人當即連聲附和。
被稱為黃中兄的青年聞言,連連笑着擺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黃中只不過略有文采,當不得諸位的抬舉。」
又有人含笑說道:「黃兄何必太謙?區區鄆州,能有什麼人才可言,黃兄胡兄,可預定詩會前兩名,至於第三名,在下聽聞薛衙內勢在必得。」
被稱為胡兄的書生聽了,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說話,黃中年齡稍小,聽了眾人的幾句奉承,雖然也是擺手謙讓,但眉宇間的自得之色,卻是難以掩飾。
就在這時,居中而坐的老者,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眾人收了聲,齊齊向老者望去。
只見老者眉頭微皺,「上下不和,乃官場大忌,下官當眾挑釁上官,此事,不是什麼好現象。」
黃中便道:「老師有所不知,這姓張的知縣,原本跟寧策有些恩怨……,」
於是他便把寧策當初為盧俊義出頭,打着密偵司的名義,把張知縣,當時還是張孔目,抓入大牢,從此兩人結仇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心想難怪這知縣如此咄咄逼人,鬧了半天,原來兩人早有仇怨。
又有人突然感慨起來:「只看這酒樓客棧,這收費公路,皆都是寧策的手筆,無論那一件都是賺大錢的生意,可見寧策此人,商才委實了得。」
眾人聽了,深有同感,紛紛出聲附和。
這古代人哪見過現代的收費公路啊,尤其寧策採用的也是後世的經驗,先借錢修路,路修好后,通過收費,把前期的投資全部償還,到最後還有盈餘。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哪怕在座的這些書生,都是當時的精英人士,也都看得眼花繚亂,驚嘆不止。
無不對寧策的手腕和手段,深深地嘆服。
就在這時,卻見那老者又是微微搖頭,「我輩行事,當以道德為先,才華倒是次要,
這寧策雖然有才,但老夫聽聞,此人行事霸(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