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之際,寧策很鄭重地囑咐關勝等人,
「錢糧是養兵的根本,西北乾旱少雨,土地貧瘠,這兩年你等的任務,一是大力挖掘水渠,以灌溉田地,二是推廣紅薯,油葵,胡麻等物在西北的種植,發展農業和經濟,
至於第三點,便是練兵,萬萬不可懈怠,隨時準備出兵迎戰來犯之敵。」
關勝神情鄭重地,一一應下。
「此外,西北的吏治也需要大力整頓,只是……」說到這裡,寧策撓了撓頭,顯得有些苦惱。
寧策自己百戰百勝,言出法隨,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民間,都有巨大的威望,
整頓西北官場這種大事,也就寧策自己,有足夠的威望和能力去做,老百姓也會心服口服,
而關勝雖然打仗不錯,但讓他搞政治,還是不能抱有太大希望。
斟酌片刻后,寧策繼續道:「算了,此事還是等本官回來再說,但你等在西北,一定要盯好當地官吏,若是有民怨極大,惡貫滿盈之人,當以霹靂手段,果斷將其拿下,以震懾他人。」
關勝點頭應下。
寧策給關勝劃下大方向後,便帶著兩千步卒,離開環慶路,他帶人一路向東,先是回襄州老家看了下,也囑咐了趙寧一番,方才離去。
最終長途跋涉一個多月,寧策帶兵來到東平府,
他將在這裡休整一番,而後前去青州府樂安港,乘船出海,
而他最終的目標,
則是,
蘇伊士運河!
寧策準備趁此機會,一舉將運河打通,開創海上絲路,為大宋將來稱霸全球的發展,打下基礎。
東平城內,寧策的府邸之中,如今的東平知府李綱,前來拜訪。
對寧策的遭遇,李綱很是同情,也替他惋惜,
但李綱知道,若無太大變動,寧策此人的仕途,已經到此為止。
大宋素來就有猜忌武將的傳統,寧策功高震主,官家早就想拿下他,所謂襲擊金國使臣團,只不過是官家的一個借口罷了。
而對於寧策能轉身離去,拋棄官職和榮華富貴,這種風骨,李綱也很欽佩,
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棄到手的權勢的。
書房之中,
面對年紀比自己小二十餘歲的少年,東平府的父母官,在本地一言九鼎般的人物,李綱態度卻是很是恭謹,說話也小心翼翼。
這既是對寧策的欽佩,也是對他的畏懼。
當初寧策被冤的消息傳來,東平府都監張憲,一怒之下,當即派出手下兵馬,先是包圍了李綱的府衙,隨即每日練兵,籌備糧草,隨時準備聽從寧策調遣,進京清君側。
東平府百姓當時也是民意洶洶,很多老百姓走上街頭,替寧策喊冤,甚至還要衝擊府衙,要朝廷給寧策一個公道,
結果府衙早就被張憲派兵包圍,此舉雖然限制了李綱出行,卻也變相地保護了他。
李綱當時暴跳如雷,但事後卻也沒說什麼(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