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三人带着麾下的骑兵,在减缓速度的战马上相互处理伤口。不时有人发出惨叫哀嚎,向马下栽去。
却被一侧眼疾手快的同伴拉住。软软的趴在战马宽阔的背脊上低声咒骂着南蛮子和同伴的手重。
等回到战旗所在的高坡上,与张禧汇合的时候。在中游战场上的李达数,也已经带着麾下骑兵撤出战场前来汇合。
高坡上,总管张禧正眺目远望之前的西流河战场。在那里,宋军正井然有序的打扫战场。
一个个伤兵,被衣甲杂乱的厢兵,通过战船连成的浮桥运到了西流河后方医治。仿佛这一条小小的西流河便给他们无与伦比的安全。
而在那里。一个个帐篷正拔地而起。应该是用来安置伤兵的伤兵营。
一具具宋军的尸体被小心的收敛起来。放置在一处等待战后的安葬。有意思的是这些尸体堆放的位置,显然是在那几处利于渡河的位置。
宋军打得什么算盘,不言而喻!
一匹匹失去主人的战马被收拢起来。一些宋军正骑上马背试图驯服那些战马。却被接连甩落在地。
看得张禧连连冷笑。须知道,宋军分为步军、马军、水师。
其中步军最多也最杂,是宋国作战的主要兵力。几乎每次大战都会死伤惨重。
而水师最为被倚重,这些年宋军依托长江、淮河的天险多次击退了外敌的进攻。
至于最后剩下的这个马军,则是最为名不符其实。虽为马军,却因为宋国少马,导致马军中,无马者十之七八。
马军无马一直以来都是蒙宋两国间流传最广的一个笑话。
如今这些急不可耐爬上战马的宋军,无疑便是那些无马的马军。
听说这些马军平日里都是骑木马桩训练的骑术,这能有什么战斗力?不被战马甩下了踩死,便是家中的祖坟冒了青烟!
正冷笑间,便看见从中上游撤出来的骑兵已经回来。仔细打量着伤痕累累的几位将领,张禧面色突然变得有些难看。
还未待问话,便听见千户王洪志率先禀道:“望将军知晓,西流河上游的坡地之后是成片的水田和水网。约有方圆数十里。骑兵南渡,末将请杀游骑百户!”
闻听此言,张禧不由摇了摇头,说道:“游骑百户吴星野已经在今早战死在这西流河畔。”
王洪志心里一惊,心道:“早晨渡河之前便战死了?自己身处军中居然对此事浑然不知。看来是将军刻意封锁了消息。”
心念至此,王洪志当下再不言语。只是神情恭敬的侍立一侧。并没有将曲俊林的战场失职说出来。
只是王洪志不说,同行而来的曲俊林,却是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沉声道:“末将作战不利,贻误了战机。还请将军责罚!”
一侧正顾盼左右的窦开松见同僚如此,明显呆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是噗通一声双膝跪地。学着同僚说道:“末将作战不利,还请将军责罚!”
张禧看着两人遍布全身的惨重伤势,那里还能责备的出口!
心里更是明白,此次作战不利的主要原因在自己。
是自己下令让曲俊林和窦开松带人去阻挡宋军骑兵。好进一步无声无息的调动宋军水师集中在西流河的中上游。
好使的,待会自己的主力大军乘船顺江而下,跟为方便的封锁西流河出口,将吕文焕大军围困在里面。
届时前后夹击之下,必然大胜。可是如今,看他们身上的伤势,只怕这个计划要落空了!
便温声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们不必挂怀!都起来吧,莫牵动了伤势。”
说着便看向了刚刚回来的李达数,李达数也不废话,沉声禀道:“回禀将军,宋军依托西流河之力,首尾相连,又布下层层方阵,每方阵约五百人。互为犄角。末将难以攻破!”
张禧微微点了点头,刚才两个战场的走向,他早已了然于胸。
当下出言询问自己最关心的事情:“西流河下游如何,汉水据此多远,江面上可见宋军水师踪迹?”
李达数急忙答道:“回禀将军,末将之前派人沿西流河探查到了汉水。越往下,河面越宽广。便是没有宋军驻守。我们也难以渡河。”
“汉水据此地约有一十五里,江面之上未见宋军水师踪迹!”
听到这个答案,张禧心中的预感更为清晰:“看来此次想在此处重创吕文焕是不太可能了,师宪那边必然出了变故。”
虽然这么想着,张禧却没有多少担心之意,毕竟吕文焕的兵力大部分都在这里,留在上游阻挡自己儿子的人马必然不会太多!
而且师宪是顺流而下,占据了水战优势,即便不能建功,至少自保无虞。
如此看来,自己在吕文焕心中的地位,要高过师宪率领的大军主力。还真是令人感到荣幸啊!
正如此想着,一直撒在后面的游骑策马来报:“报!程大元的追兵正在十五里外休整!”
“他的骑兵在哪?”张禧沉声问道。
那名游骑牌子恭声答道:“回禀将军,依旧未见骑兵踪迹。”
张禧微一沉吟,便作出了决定,既然吕文焕在上游早有防备,那么再留在这里拖延时间已是无用。
相反的,若是真的等到程大元的骑兵赶到,与吕文焕的骑兵联手纠缠住自己,那么很有可能会陷入宋军的重围之中。
还有便是,程大元的骑兵一直未见踪迹,莫不是绕道自己前面去了?
应该不会,宋军的战马并没有那个脚程和耐力。便是全力以赴,也该是堪堪抵达此处。
看来程大元的后方是真的出了问题,所以才佯装攻击,虚晃一枪之后,便将骑兵调回后方支援。
所以程大元虽然一路追击而来,却是小心翼翼,心中底气不足!
心念至此,张禧当即沉声下令道:“休整片刻,待会向东进军,威吓住程大元那个老东西。再绕道邓州,返回高头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