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施清瑄现在可以动用的兵力,即第六军各部有第一师、第八师、第九师、第九协防师、第二骑兵团,另外尚有配合作战,主要担负后勤线维护、跟进控制已有占领地等辅助任务的六个协防师。
四师一团的主力部队有两万四千人,六个协防师约两万五千人左右,两者相加这施清瑄麾下的总兵力大约在五万人。
兵力比当初的济南战役时还要强一些。
而施清瑄要北上,主要面对的敌人就是都兴阿统帅的清军。
济南战役战败后,逃回直隶的都兴阿虽然受到了咸丰帝的严厉惩治,被罚了一个革职留任,戴罪立功。但是基本没有动摇他在清廷北方地区的支柱作用。
没办法,都兴阿和僧格林沁不同,僧格林沁率领的部队都是清廷中央控制的军队,咸丰对他是想用就用,想杀就杀,但是都兴阿却是不同,这清廷的新军可是他一手编练的呢,咸丰帝如果把都兴阿给彻底撤职或者斩杀之类的,估计这大清陆军自己都得先乱起来。
从京畿练军、直隶联军时代开始,都兴阿就是牢牢掌控着清廷新军,后续这些练军改编为大清陆军后,这支新军依旧归属他的统辖之下,而他也是被清廷委任为全权督办江南北军务大臣。
论起1858年时期都兴阿在清廷内的权势,远远超过了清末时期袁世凯的权势。
只是权势虽然不减,但是他麾下的新军却是越打越少,他自己从山东败退、麾下大将纳德从河南败退,这不仅仅丢了山东和河南,而且让大清陆军,嗯。也就是都兴阿麾下的新军折损过半。
而纳德麾下的第三镇、第六镇更是可以说是全军覆没,纳德最后不得不带着千人残兵退入山西。
都兴阿已经命令纳德退守山西,同时利用现有残部以及山西、陕甘等地的练军重编第三镇和第六镇。
而都兴阿自己则是率领麾下部队在直隶展开布防。趁着施清瑄在德州休整的这一段时期,他把直隶、东北等地编练不久的一些新兵还有直隶和东北。热河等地区的练军都一股脑的补充到麾下新军中,并进行了紧急训练
。
总算是初步恢复了过来。
但是其数量上虽然已经恢复到了将近三万人,然而不管是士兵素质以及装备水平,还是说士气方面对比以前都是已经大为下降。
这样情况下,都兴阿心中并没有多少的把握能够挡住施清瑄的北上。
直隶天津。
身穿一身新军军服,披着呢料外套的都兴阿独自站在书房,看着窗外的雪花飘扬。
这已经不是天津的第一场雪了,早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天津这边就已经下了一场小雪,如今的第二场雪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尽管如今北国雪花飘扬可能会拖延南方中华军的北上步伐,但是对都兴阿麾下的清军也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比如说现在都兴阿麾下的清军冬衣不是很充足,如今大雪飘扬,气温骤降,对部队的影响比较大!
如今已经是大雪天气了,但是清廷那边只给都兴阿的军队筹集了不到半数的冬装,都兴阿气的想要骂人,但是兵部那边却是说缺少经费,无法提供更多的冬装棉衣。
这让都兴阿相当不爽?朝廷虽然已经穷的叮当响。但是真的没钱了吗?连冬衣的钱都拿不出了吗?不可能。
诚然在过去几年里,为了编练新军已经耗费了清廷的绝大部分收入,户部那边的库房已经是空的可以饿死老鼠了。但是京师里头的诸多王公贵族们依旧过这醉死梦生的生活,上个月咸丰为了凑集军费支持都兴阿的战争,试过让朝廷官员以及王公贵族们捐献。
但是最后捐献上来的钱财一共只有十五万两银子,而其中十万两还是咸丰从内库里拿出来的,偌大一个京师里家财百万的官员以及王公们多不胜数,但是竟然只捐献了五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甚至都没有都兴阿当初在山东驻防时,自行搜刮地方而得的十分之一。
想到这里,都兴阿是忍不住的轻声叹气,这大清陆军说是朝廷的军队。但养军却是得靠他自己。
都兴阿编练的大清陆军,每年所需的军费也不少。户部那边只给一部分,而大头还得依靠都兴阿自行在地方上筹集。主要是在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四省的厘金以及盐政作为主要支撑。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够的,所以有一部分军费是靠向地方摊派所得,比如说驻防某地的时候,直接向当地富商士绅们进行摊派,要钱要粮。
当然了,你不能说都兴阿捞钱是为了中饱私囊,迫害地方之类的,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向地方伸手的话,都兴阿根本就养不起十几二十万的大军。
嗯,这种事以前林哲就干过,尤其是余胜军刚崛起的1853年和1854这两年,基本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用各种手段进行摊派。
这不,朝廷那边不给都兴阿冬衣,也没有经费给,但是将士们不可能一直穿着秋装作战啊,所以都兴阿只能是从新军里的小金库里头自己掏钱,然后用以采购冬衣。
如今直隶地区大范围下雪,但是这雪也不可能一直下,等大雪停了恐怕德州那边的中华逆军就会大举北上了吧!
都兴阿并不认为德州的施清瑄会坐等数月,等到明年开春后再北上,因为这样固然可以等天气好转,但是也会给予清军更多的缓冲准备时间。
都兴阿想是这么想,但是没指望过施清瑄真的会这么做。
所以哪怕是大雪纷飞,他依旧让麾下的军队加强各种防御工事的构筑,尤其是沧州那边,在过去的将近一个月里一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施工,就是想要打造一个防御堡垒出来,阻挡中华军的北上
。
至于为什么要在沧州构筑防御工事,这是因为沧州刚好是在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德州之后,运河沿岸的下一个重要城市。
而沧州之后,就是天津,天津之后就是北平。
仔细研究中华军的诸多进攻路线,那么就会发现他们严格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基本按照主要的水路前进,以前沿着长江西进,现在沿着运河北上,后续沿着黄河东进济南,再沿着黄河西进河南开封、郑州、洛阳等。
哪怕是在广东,当第三军进军广西的时候,也是沿着珠江水系里的西江进军!
之所以造成中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沿着主要江河进行,这是因为运输补给的限制。
中华军现在每日消耗的后勤物资对于后世军队而言不算什么,估计也就是轻步兵的水平,但是对于十九世纪中期而言,其物资的消耗水平却是相当高的,因为中华军不仅仅人多炮多,而且役用骡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部队作战需要大量的炮弹以及火药等,而更多的还是粮食草料等。
同时尽管可以在占领地就地征集一部分物资,但是往往中华军的进军路上,不是赤地千里就是民不聊生。
1857年初,中华军首次大规模西进,攻克南京后继续进军皖南地区,那地方都是连年征战,种地的老百姓不是被挟裹带走就是自己跑掉,剩下的也是被乱兵杀死或者干脆自己饿死。在这样的地方基本不用指望能够就地征集到足够的粮食补给,甚至有时候你还得用军粮去救济当地的百姓。
北上山东、河南等地的时候,虽然这些地方不至于民不聊生,但是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产粮大省,而这两个地方又都是人多地少的地区,当地百姓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的。
为什么皖北地区的捻军能够风行起来,就是当地百姓吃不饱嘛。
这种情况下十几万中华军如果到这些地方征集粮食,那么就会从当地百姓手中抢走口粮。
如今的中华军已经不是早期的余胜军了,也不是喜欢抢走所有东西包括人口的太平军,也不是和土匪没啥两样的清军旧军,是不可能到了一地方就大规模抢掠当地民众的口粮。
这种事中华军干不出来!
目前为止,基本上各地作战的中华军是很少直接就地争粮满足军需,即便是就地征粮,一般也是军需部那边从当地直接购粮,而不是说直接抢。
大部分粮食、豆料等生活物资还是从后方运输上来。
所以可以看到第六军北上作战的时候,后面是跟着一大票的船队,没有后头船队随时提供的物资支援,第六军半个月都支撑不下去。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中华军对于大规模运输是比较依赖的,而在铁路出现并大规模运用之前,中华军要对前线部队保持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就必须依赖航运了。
如此也就可以判断出,京杭大运河对于北伐的中华军而言,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主要能够在京汉大运河把中华军给拦下来,那么基本不用担心中华军会绕过京杭大运河从其他方向奔袭北平。
所以扼守京杭大运河依旧都兴阿的主要任务,而要守住运河,那么就必须在运河沿岸设防。
而沧州就是一个地方!
下一步施清瑄要执行北上战略,沧州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必须把它拿下来才能够继续北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