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阿拉耶识拒绝插手卫国国事,冉闵亲征襄国后将一应政务交给邺城新组阁的官员。太尉李农负责评判,剿灭境内零散势力的胡匪,刘茂任丞相,徐统任御史大夫监察百官,飞龙军原统领蒋午和张温升任大将军,听从李农调遣。虽说阿拉耶识为了防止造下因果,避免将任何现代社会的在自然科学上的发现代入卫国,但她身为现代人混迹古代人的权力中心,天然带了现代人的思维特点,左右她的行为。冉闵的卫国本就为她而立,潜移默化受影响,卫国的未来在建立之时便朝它的归宿前行,任何圣人皆无法力挽狂澜,只能顺势而为。皇后阿拉耶识只是不直接干政而已,实际卫国就是她的理想国的缩影。这是后世之人对那段历史的评论。
当时,归附卫国的华夏人和秦人众多,相当一部分是无产无业的流民,卫皇、皇后慈悯救拔,开仓放粮。救济同时,这些流民需要服徭役。卫国境内百废待兴:邺宫到民居,房舍破损,商旅绕行;千里沃野因战乱荒废,农事不兴,寅吃卯粮;百业凋敝,货殖停滞。冉闵将流民按照体力、特长分为匠人、农人、医工三大类,匠人打造整饬武防用具、修筑城防工事、房屋瓦舍,一年期满后可领笔工钱用以返乡安家。农人则安排在邺城郊外进行春耕,官府发给种子农具,耕种三年期满后所耕土地归为己有,纳一成农税。医士最为特殊,是天巫为了战争特地推行的一种服役方式。男女不限,挑选胆大心细且能辨认草药者进行简单疗伤救护和防疫训练,称为医士。男性医工主要随军出征,女医工编成小队轮流检查流民安置所卫生防疫情况,配合郎中制药、配药、发药。在阿拉耶识看来,邺城聚集的流民堪称最宝贵的负担。她很清楚,以目前前赵留下的国库储备来开支近五十万人的吃喝拉撒,是极其危险的事。冷酷的君王可以完全不理流民死活,将国库存粮完全用于战争,那么会从容赢得战争;胡人暴君甚至允许军队弱肉强食,将老弱妇孺充为粮食,不仅军备无虞更能从精神上恐吓对手,从而快速取胜。她既然做了卫国皇后,绝不允许残杀无辜、践踏尊严的情况发生,即便这可能会让卫国战败也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匠人、农人的统计和分工由冉卫的相关大臣办理,医工则由她亲自培训管理。
挑选出来的二百名医工在冉闵原来的建节将军府偌大的马场上,分早中晚三批受训。阿拉耶识从早饭忙到亥时半,从现代医护基本的“手卫生”开始教起,涉及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和防护,外伤急救、清创、消毒、缝合与包扎,以及截肢手术和火烫止血法。邺城内伤员、病人多不胜数,理论授课加上实际操作示范,阿拉耶识一日施行多台手术,工作量大得惊人,有两次竟然昏倒在讲堂上,醒来后继续工作,坚决按照进度按成教学。二娥等宫人跪求她将息身体,她置之不理,反而要求她们要么留下来旁听,要么自己回琨华殿歇息。栗特康问阿拉耶识,有的医工难免会被敌人俘获,这些中国医术将要流传敌手,不等于是帮敌人对付自己人么。她想也不想地回答说,医者治病救人是没有国界和敌友区分的,不管是胡人和华夏人、秦人,只要是伤者和病人,医生就应该施救。她进一步举例说,在中国,哪怕是罪大恶极的犯人,在关押审判期间生病也会得到医治,治病之后,该杀头的还是杀头。栗特康非常震惊于中国人的想法和行事,他无法理解救治敌方伤员、病人以及罪犯的举动,他为此感到忧惧,认为天巫是在犯下天大的错误,妇人之仁终归会害人害己。实际上,卫国很多大臣与栗特康想得一样,天巫成为皇后后,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展示出中国巫术与神迹帮助卫国,而是相反,让某些原本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复杂,而且因为援助流民拖累了军队,后果将十分严重。
卫国上下关于皇后的作为褒贬不一,普通老百姓是最大受惠者,对皇后爱戴万分。冉卫的臣子们对这位皇后的看法渐渐起了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到失望,甚至有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和士人感到很不安。皇后厉行节约,自行砍去自身特权,吃饭最多四菜一汤,偌大皇宫只有二十来为宫女,龙骧卫队从三千人减缩为不足三百人,亲卫只有十人。官员派匠人们修复邺宫在大火中焚毁的太武殿等宫室,皇后以“民为贵,君为轻”为由,让匠人将邺城中所有房舍全部修缮后才维修宫殿。如此一来,皇帝皇后的享受竟比士大夫们还要差,让有权有钱的官贵们无法安然享受,而且,亲民思想让官吏士人们高出百姓一头,天然拥有特权的观念受到严重挑战,这是最为卫国的读书人和大臣们最难接受的一点。
太尉李农身为功勋首辅,本有机会成为皇帝却让给冉闵,这样的功绩让李农的三个儿子异常骄横。李农的三个儿子均已成年,长子随父亲从军,次子和幼子在邺城为官。三人受父亲荫庇获得大量封赏尚不知足,趁着农人耕种法令的便利,带头让家奴冒充农人申领大量田产。不仅如此,还花小钱买通贪占眼前便利的流民,以其身份领取良田,任其荒芜。因战事法令规定,每年耕种后以实物或相等钱财缴纳均可,李农儿子们可以钱财抵充耕种所得,三年后合法获得邺城周边宝贵农田。按照阿拉耶识的初衷,是想通过此种方式鼓励农事解决粮食危机,绝非想出售国有土地,限制每个农人只能申请五亩田地。因此,防止土地兼并和豪强购买是这项政策中需要防范和杜绝的,李农儿子的做法可算顶风作案。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徐统向阿拉耶识报告了这件事,并说有些官员也仿效做法,贪占公田成风。阿拉耶识深知徐统的压力,她告诉他坚持按照颁布的《战时济困法》办事,但特殊的人可采取灵活一些的方式,言语手段不可过于生硬,做到不卑不亢柔中刚;不宜公开处罚此事,要消除影响,给犯错之人留下颜面,其他的由徐统自己拿捏。徐统写了一封信告知李农此事,并附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他以李农的名义退回被儿子们侵占的公田,并上疏请求表彰李农义举。此举果然奏效,部分官员主动退还田产保全颜面,部分贪婪者则被徐统按照法令没收所占田产不说,还视情节轻重施加处罚,有的丢官,有的罚款,有的被杖责。徐统的监察很快止住了官员富户侵占农田的钻营行为,但也得罪了很多人。李农的儿子们遂对徐统心怀怨恨。徐统的后台是皇后阿拉耶识,他们在此事上理亏,敢怒不敢言,但在非议皇后与中土主流观念不相符合的“异行邪说”上不遗余力,几乎成了士大夫特权的伸张者。
面对朝堂上涌动的暗流,阿拉耶识无暇顾及,也不屑理会,她在医工课之余,还想着三万被裁撤的后宫女子的出路。这些被掳进宫的女子在邺城周围的行宫中尚有二万人,总计五万人之多。按照传统做法,皇帝封赏有功之臣时往往会赐予美人,几名到几十、上百不等,之前冉闵也曾将宫女赐给作战勇猛的将士。邺城集中了这五万女子似乎除了被吃掉或供有权男子淫乐别无用处,但华夏人中的女子本就较男子数量少,加之被掳被吃更是稀缺,相当多的华夏男子无妻可娶。这些宫女都在适婚和生育年龄,不仅容貌姣好,在宫廷中不愁衣食,健康状况也超出流民妇女,从人口优生学角度讲,她们最大的价值在于繁衍卫国的后代。卫**队中百夫长以上的军官每人都赐予一名邺宫美人作为官配,但大量的宫女无法安置。官府不可能开设军妓营,更不可能为每个士兵赏赐媳妇儿,阿拉耶识必须为这批“剩女”谋出路。
“不就是把妇联工作抓起来么,我这皇后就是全国妇联主席。”阿拉耶识是见多识广的现代人,照样在古代开展妇女工作。她在宫女们中做了很多场演讲,提出“巾帼不让须眉”,“女子能顶半边天”,让宫女们自食其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援征战的男人们。
“你们都是被赵武帝石虎强行征召入宫,有的是被抢掳来的,与我的母亲内黄氏一样,我家因此家破人亡。我母亲誓死不受污辱,从高台上跳下自杀。更多的姐妹们在邺宫忍辱偷生,生命宝贵,谁不想活着?活着,才有希望。虽然宫女的生活衣食无忧,但却失去一个女人的幸福。每个女人都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疼爱自己的丈夫,为他生儿育女,然后相夫教子。我与陛下彼此相爱,邺宫就是我们的家。邺宫五万女子,他只要我一个,而我也不愿与其他女子分享自己的丈夫。你们被遣散出宫,是因为皇帝与皇后的家很小,小到不能容许第三个人存在。问问你们自己,有谁会心甘情愿让丈夫有其他的女人?我遣你们出宫,还因为我希望你们能够和其他女子一样,将来能与喜欢的男子成亲,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生好多孩子。”
阿拉耶识真挚动情的讲述,让无数宫女动容。有生之年,从未有一个地位如此尊贵的人降尊纡贵和她们讲话,并称呼她们为“姐妹”。
“今天站在这里的不是卫国皇后,而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和你们一样,你们是我的姐妹。虽然我之前有些被人夸大的事迹,以及什么神女、国师、公主的称谓和封号,但那些都是我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换来的,有付出才有回报。我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我努力付出的回报,包括做卫国的皇后。我和陛下九岁相识,九岁便被赵武帝赐婚,是同生共死的患难夫妻,这就是他一直不娶妻,也不选你们做皇后的原因。”
宫女们发出阵阵惊叹。邺宫很大,前赵的行宫众多,绝大部分宫女第一次见到阿拉耶识,不要说其天人相貌无人可及,就连其法力高强的传说也让她们彻底息心,静等她发落她们的下文。
“姐妹们,卫国不需要后宫。你们五万人要吃饭是笔不小的开支。按照过去的办法,有的可能被赏赐给功臣继续做奴婢,大量的姐妹充作军妓,供男子淫乐,很快就会害病死去。如果换做胡人朝廷,你们就是猪狗不如的‘两脚羊’,像牲口样被宰杀吃掉,赢得战争。你们是我的姐妹,我没有钱养活你们,但你们可以养活自己。你们可以为在战场拼命保护我们的将士缝补衣物,纳军鞋,制布甲,照看伤员,还可以抚养众多的孤儿,用我们的双手换来换来食物,换来男人对我们的尊重,让他们看看,女子可不止是能生孩子,照样能为国家出力,撑起卫国半边天!”
皇后铿锵激越的讲话切中战乱中惶惑而无所归依的心扉,这些柔弱的女人们痛哭流涕,一片片跪倒请皇后吩咐驱遣,敢不从命。阿拉耶识也哭了,在虚妄****所历的惨绝人寰的遭遇,使她懂得苦难的真意,情不自禁与命运一起唏嘘。随后,她宣布,战事稍微缓解后,一定为姐妹们寻觅如意夫婿,未来安居乐业。皇后此言既出,宫女们莫不欢喜雀跃,人人脸上洋溢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