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平接着便开始陈述自己的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 不外乎是这些事情的先后循序。稻田养鳖、养鱼项目,会逐步推广开来。然后就是凤梨的种植。
在这些稳定之后,香江方面会排出自己的考察团前来考察五脚猪及小黄牛的养殖问题。双方达成了销售意向之后,宝亭才会正式开展养殖。
而在那之前,只是华南两院的畜牧业专家们先行做一部分研究并小面积养殖。只有订单确定后,才会开始大范围的养殖。
这些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每一步梁三平都有着自己完备而谨慎的计划。听得梁三平的计划,安天民公司的其他管理层才放下心来。只要不是梁三平脑子发热瞎搞就好。
梁三平的本事,大家都是信得过的。他们担心的是,一系列的成功会让梁三平冲昏了头脑从而做出一些不谨慎的、错误的、激进的决定。
但现在看来,梁三平初衷未改。他行事一如他开始一般的谨慎,每一步都走得万分小心。担心的就是因为动作太大,而引起各部的反弹。
既然已经确认这块没有问题了,大家自然会支持梁三平的决定。确定好了方向,随后梁三平开始安排各部门的工作。
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基本的一些人事安排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各自负责那一块,大家也都习惯了。所以梁三平的业务安排并没有什么意外。
直接负责的依然是夏振东,而负责协助夏振东的则是彭老三等人。新项目的负责人,是从华南两院聘请来的专家,邬伟。其余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则是负责协助他。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梁三平对项目进行了一个月的跟踪核查。在确认没有问题后,他才启程前往帝都。这次他去帝都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找到稻田鳖的消化路径。
虽然梁三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此时的他依然没有达到能让自治州政府给他批条做飞机的程度,或者说自治州政府现在也没有批条让梁三平搭乘飞机的权利。
于是,凄惨的梁三平只能是一边抱怨着交通一边搭乘汽车先行前往琼州口。而后乘船过海,转道羊城。最后转火车,前往帝都。这也是无奈之举。
但梁三平却在羊城停了下来。因此历时一个多月的江口至羊城高速已经考察完毕。而经过资料汇总,并多方讨论后香江方面决定由利佳成、船皇和郭颖东……等大亨牵头。
成立一个专门的“江羊高速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将会由香江十数家公司共同投资。注册资本为五千万港币,初期预估投入资金为三亿港币。
而江口方面的沐山则是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他组织了江口方面的头头脑脑开始就江羊高速与这家公司进行了第一轮的bot谈判。这让沐山再次首创了一个国内第一。
沐山咬着牙顶着压力,开始了bot谈判。而马上便有人由此而开始攻击他。一时间,内地媒体上关于“卖国建设”还是“融资开发”的话题争论不休。
但这喧嚣中,作为国家专属喉舌的某份报纸却一直没有对此评论。但即便如此,也让沐山等人压力颇大。甚至这也影响到了香江方面。谈判一度搁置。
“三平啊……为何现在我们想要做点儿事情,却那么的难……”出现在梁三平面前的沐山,显得苍老了许多。去年见到沐山的时候,他还是一头乌黑的秀发。
而此时的他,却在那秀发内清晰可见点点白斑。梁三平知道,这还是染发的效果。如果没有染发的话,恐怕现在看到的沐山早已经满头华发。
“沐山叔,您心里肯定比谁都清楚。任何事物在初生的时候。必然要遭到许多的磨难和非议。这个我们没法避免的……”梁三平看着沐山,苦笑着道。
“我当时最早做蔬菜贸易的时候。还不是如此么?!若非我真的给国家挣到外汇了,恐怕我遭受到的比您还凄惨多了……”
沐山笑了笑,他知道梁三平说的是事实。别说当时了哪怕是现在,非议梁三平的人依然是不少。他们或是出于嫉妒,或是出于愤恨。又或是出于理念不一。
但他们至少没有对梁三平发起什么攻击。即使攻击了,估计也没有什么效果。帝都方面。有一些人早已经注意到了梁三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他进行保护。
否则的话,凭着梁三平到处横冲直撞的习惯。他早就被掀翻下马了,即使没有掀翻也会被调离他职,数年的努力也都成了别人的成果。
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过。这个世界总是不乏那些不想努力,却想着摘取成熟桃子的人。而这类人,多是玩的是政治精通但却经营无道。
那浩劫的十年,让一大群人被自主或非自主的培养成为了斗争高手。他们善用各种手段打击、压迫甚至驱赶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对于经营……还是算了。
“沐山叔,我知道您现在很苦闷。可请您相信我,很快事情就会有所转机的。”梁三平很有信心,那位最高领导人肯定不会看着改革的步伐乱起来。
浙省的情况,已经证明了改革的成功。江口作为试验田,自然是要拿来从事各种改革试验的。如果因为有人不满意,那就横加指责中断试验这哪儿成啊?!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最高领导人现在要的是好猫,不是花架子也不看你猫毛的颜色。但这种实用主义,却让很多人还是不适应。
的确,突然从斗争时代转入实用主义时代。这的确让人一下子难以适应。而不适应后,他们做出的反应便是反击。试图让事物转变回他们所熟悉的领域。
“谈何容易……”沐山苦笑。自己的这位小朋友,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江口自1979年在帝都高层的支持下,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以来,4年时间过去了,特区特别是江口特区,按照自身的发展逻辑,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绩。
到1983年,江口已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1983年江口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比办特区前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基本建设投资比建国后30年的总和增加20倍。
但是,当时面临的问题是,围绕特区的是非和议论很多,特区本身也反映自身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为此,帝都最高顾问委员会委员张云多次给最高首长写信反应问题。
1982年的时候,为了江口特区这位年纪已经77岁的老人就希望能够清除“左”的影响,把手脚再放开一些,加速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对行之有效的政策要保持稳定性不要多变。
而内地舆论对于对特区的非议。一些人把特区工作上的失误看重了,性质上也定得不当,提高到新条件下阶级斗争的问题。
甚至一部分人用旧中国的租界问题影射特区。一些老干部到特区走了一趟后回来痛哭流涕,认为颜色变了,中国又回到了旧社会的资本主义时代。
而帝都高层对特区发展的快慢、急缓也有不同考虑。有些老同志态度要谨慎一些。更多强调的是不断总结经验,步子稳一点,把事情办好。
“咱们取得的成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怕人来看,也不怕人来比!”梁三平看着沐山,沉声道:“到底我们做的怎么样,首长们还是应该过来看看再谈么!”
沐山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其实沐山不知道,梁三平提出此事也是迫不得己,因为历史上最高首长亲自来江口特区视察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
这让梁三平很着急。按照历史的既定流程,此时最高首长早应该在1984年初就来江口视察并肯定江口发展模式的了,但此时这件事情却一直没有发生。
这导致的是外界对于江口的争论越发汹涌,这也导致了香江方面开始对投资江口至羊城高速信心渐失。如果照此发展的话,可能这个项目真的会胎死腹中。
“三平!老叔这次和你一起,到帝都走一趟!”沉默了好一会儿,却见沐山一咬牙恨声道:“我们努力了这么久,总是不能叫他们三两句话就打发了吧?!”
“既然当年最高首长他们支持了我们搞特区,那就请他们专门来特区看看。看看我们到底做的怎么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只希望最高首长亲自来看看。”
梁三平闻言,不由得深深的吁了口气。沐山在帝都自然是有着自己的渠道的,只要他能够说动最高首长前来江口走一圈,只要沐山的发展模式获得了肯定。
那么这份投资计划,自然不会有什么阻碍。而按照现在江口的发展情况,梁三平认为绝对够得到最高首长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