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之缺陷?
姜维略一沉思,便回道:可是结好孙权么?
不错!法正赞道:“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都好说,然施行此策最关键、也是最不稳定的一环,便是要结好孙权。”
“孔明意图以吴军阻挡东线夏侯惇的二十六个军,以及张辽的合肥军锋,减少我军在关陇、宛洛两个方的压力。”
“只是在余看来,且不说孙权此人人品信义如何,便是东吴内部不也存了两分天下之计?荆州一地固然关乎我军北伐,同样也关乎东吴全据长江之险。死生存亡之地,安能握于他人之手?”
“余以为,孔明对东吴这个盟友期望过高了。”
姜维闻罢,心道法正说得确实有些道理。
但同时,他也知道,其实孙权本来还是能够按照诸葛亮设计的路线配合的,他本人是鹰派的领袖,能够听从鲁肃劝谏西和刘备,与此同时,屡屡兴兵北讨曹操。
只是数攻合肥不利,几番损兵折将,东吴内部便有了另一种声音——既然曹操难敌,为何不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何为不败之地?
当年鲁肃曾留《榻上策》,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直指荆州北据汉水、沔水,是固保东吴的帝王基业。
与此同时,鲁肃又曰:“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意思是,假如刘备与咱们同心协力,不妨稍加容忍;但凡露出一丝不恭,就吞并之。
其实说起来,东吴四大都督之中,论才能手段,鲁肃不过中人之姿;但若论及转圜灵活的战略眼光,鲁大师之称当之无愧。
刘备取川后,对待孙权果然不如之前恭敬,两方甚至一度兵戎相见。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孙权希望收回借出的南郡。刘备却推脱道,当我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给你。
恼羞成怒的孙权派鲁肃、甘宁、吕蒙立即攻下了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孙刘矛盾大大汹涌,也可能在心底对刘备能够重夺荆州一事存了一丝幻想。
就是在这样一种既为难、又有些奢望的心境中,诸葛亮费尽心力将益州兵力、粮草动员到了极限,供刘备领军出川。
只是天不遂人愿,刘备最终损兵折将,白帝托孤。
诸葛亮万般无奈之下,这才转到法正所提的北伐之策来。
正沉思间,法正忽然又剧烈咳嗽起来。
姜维见状大急,正要起身去找军医,却被法正一把拉住。
“伯约,此次大军返回益州后,余但有一口气在,自会弹压荆州同僚,不让主公再生东顾之心。但是倘若…倘若余有何不测;这北伐一事,你务必尽力劝服诸葛孔明!诸葛之才,超凡脱俗,他当能够明白大汉此时的处境,能够明白余之苦心。”
姜维急道:“尚书令正当壮龄,何出此言?还需好生保重身体为是啊!”
法正目光湛湛,正色道:“其实伯约你的人品才华,眼界器量,更是余平生仅见。你若能与孔明相辅相成,一内一外,尽心竭力辅佐主公,这兴复汉室必然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他说完这句话,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软软躺倒榻上,就此轻轻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