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傅山长夫妇归来,李蕴两天之内备下二百两银子的厚礼,第三日登门,拜谢傅家的救命之恩。傅振羽在一旁瞧见,暗暗抹汗。
同样是救命之恩,仓子坚对于救了姐姐的牟家……
不提也罢。
李蕴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方借着傅振羽的手起身,同傅家夫妇说起了闲话。男女有别,不大会儿,傅山长推脱有事要离开。
“傅叔叔且慢,侄女今日过来,还有一桩要事。”叫住人,李蕴又同傅振羽道,“院试在即,且忙你的吧!”
明晃晃地撵人。
傅振羽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问李蕴:“要说我的亲事?”
李蕴再能干,这种事上必然不及傅振羽。微红着脸,李蕴嗔了句:“知道还不快快退下!”
傅振羽这才在父母不满的目光中离开。
傅母很喜欢仓子坚,对李蕴是爱屋及乌,只不过这个屋,是仓子坚、李家,还有那张长长的礼单,三层叠加而成。但不管怎样,傅母在无意中促成了爱屋及乌,亲切地对李蕴道:“我那调皮的丫头,看着傻呵呵的,心里却是有数的。只看她同你亲近,便知大姑奶奶是个好的。”
李蕴谦逊道:“侄女是不是好的不知道,傅婶婶定是好的。去年子坚才从苏州回来,便叫我代父母为他提亲。不管从前,而今李家统共剩了弟弟一个,我们姐弟两个又不是那可以见光的人。叔叔和婶婶在这样的情况下允婚,才是顶顶好的人。”
真诚的口吻,感动的双眸,却又那样的沉稳。傅母说不出哪里不同,但只知道,说这一番话的李蕴很不同。下意识地拿出对待冉太太的劲头,打起十分精神应对:“大侄女不必客气,子坚是个好孩子。”
李蕴趁机道:“既是好孩子,傅伯母这是愿意将掌上明珠许给我那不成器的弟弟了?”
掌上明珠傅振羽、不成器的仓子坚,听听就好,万不可当真。但傅母知道自家事,她是必然说不出这样十分没道理的话。
更要命的是,傅母有种错觉。
便是这话原不大对,但从李蕴嘴里出来,就当是对的。
傅山长见媳妇气弱,少不得撸袖子自己上,他问李蕴:“子坚年余没有消息,姑奶奶可否有他的消息?”
李蕴忙道:“之前才听到的信,害我父母、祖父之人已下狱。且陛下当年听了谣言,却只是让锦衣卫抓了我祖父,并没有怎样。是锦衣卫内里小人见利忘义,落井下石,假借圣旨抄了李家。但事实上,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三司,都没有我父亲和祖父的案宗。”
这话傅母便听不懂了。
傅山长仔细顺了片刻,面露喜色,同李蕴确认:“便是说,李状元并不曾被列为犯官?”
“是。”
仓子坚,哦,不是李子坚乃至李家不是朝廷追捕的人,这真是太好了。欢喜过后,傅山长想起旧事:“这事不对。我救下子坚后的数月里,还有外地人一直在宿鸭湖畔晃悠。因怕那些人是追兵,子坚一整年没出过门。”
李蕴只问他:“傅叔叔可曾看到皇榜?”
“不曾。”
“这便是了。”李蕴理所当然地说着。
是什么?傅山长夫妇都是一样的目光,看着李蕴。
那求知的小眼神,叫李蕴一噎。
长姐如母就罢了,弟妹有什么不懂的,她可以教一教。可弟弟未来岳母这般眼神,她又能做什么呢?教弟弟岳母懂事?别闹了。没等弟弟岳母养好,到手的媳妇也没了。
可见傅氏两口子都不明白,李蕴只好解释:“若是朝廷的通缉犯,必有衙役追杀。可当时只有锦衣卫追杀我们,便说明并非圣令,要抄李家灭宗族。”
是么?
傅山长觉得事情应该不是这样的,可究竟是怎样的,他又说不好。
李蕴那里摸出揣在袖中的红纸,递给傅家二老,道:“这是子坚的八字,叔叔和婶婶可先找人算一下八字,若无碍,尽管使人去牟家说一声,节前过了小定才是。”
傅母满心欢喜地将人送走,比任何人都期待傅振羽出嫁。
秀才年终考核、院试接踵而至,南湖书院却因夫子大大有剩,而松快得很。傅振商入了书院,傅山长得闲则去水利学院听课。
日子如水流水,快得紧。
提花机做好后,傅大老爷和弟弟吃了顿团圆饭后,领了一台家去自使用不提。
腊月初六,郭丞的儿孙抵达南湖书院,又有一番热闹。
腊月初七,傅振羽进城,去给章家送礼,其他礼倒普通,只刊印出来的夫子教材,章知府拿到后就开始阅读。若不是章夫人喊他用饭,他还不舍得放下。
章知府的回礼,非常贴心。
赵麟之父赵树生,提前结束了流放,跟着傅振羽回到南湖书院。已成为禀生的赵麟,望着瘦了、老了许多的父亲,满是心疼。少年红着眼睛,骄傲道:“爹爹好好养身体,以后家里有我。”
“好,好。”
赵父痛哭流涕,除了好,再也说不出旁的话来。
赵母带着女儿赶来,一家人团聚一起,给傅山长夫妇磕头后,回自家过节不提。
腊月二十,南湖书院正式放年假。
来年除了会试大比,没有旁的考试,南湖书院定了二月开学。
年前,傅振羽和仓子坚的婚事,在李蕴的主导、傅家的配合下,六礼过三,三书有二,聘书和礼书已完成。这些原本就不用婚姻的当事人操办,但傅振羽因为仓子坚那里还没有消息,过的十分不真实。
顾夫人过寿之际,没有邀请外人,傅振羽的礼却没落下。
除了府衙、县衙、傅加宗族,还有府学那里吴教授的年礼,均是二百两以上的年礼。其他的官员,凡是能送的,也都是百两银子。杂七杂八下来,只送礼就花了两千两银子。
不说傅母,便是傅山长都颤巍巍地问闺女:“送礼要送这么多吗?”
一项一项的,傅振羽从章知府那里开始说起:“大伯被人骗的事,是知府大人出的面;提花机是知府夫人白给的,知府大人又将南湖书院列为四大书院;夫子学院那里,吴教授虽是依令而行,却也是对南湖书院极其照顾的;宗族那里不为别个,单说五叔祖……”
傅山长十分自知地承认:“这样大的手笔,爹爹我,管不好。”
傅振羽早有准备,因道:“爹不用担忧。这两年女儿有些着急,摊子铺得有些大。我保证,暂时不会扩充规模了。明年要不要招生,全凭爹做主。如今这书院,除了爹外,还有李宗延这个举人,具体的事务有不丰哥哥管着,爹只管安心教书即可。”
一件件的,傅振羽仔细交代着,但傅山长依旧没有谱。
傅振羽看在眼里,除了叫他爹自适应,再没旁的主意。倒是傅振商,在众学子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书院的生活。傅振羽查了他的功能,虽然有些辛苦,但好歹能跟得上,也就放心了。
林氏那里所有的不满,在得知娘家侄儿是书院的二把手后,把不愉收了起来。
腊月二十六,傅家四口驱车前往林家送年礼。
林老太太见除了布料还有衣裳一套,少不得抱怨:“方李氏那孩子是个好孩子,已经给家里人都做了一套,你们怎又送了一身,没的浪费!”
林太太也道:“哪是一身啊!小山子是四套,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长的这样快,这么多衣裳穿不完就小了。”
林俭儿子取了个小山子的小名,好养活。
见母亲和嫂嫂抱怨,林氏只道:“这值什么!”
那语气,分明在炫富。
林老太太立即瞪了她一眼,挨着凤氏的傅振羽,则与林太太叫嚣:“舅母不必担心,小山子穿不完的,二山子接着穿就是。”
凤氏反应过来,就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林老太太和林太太,却是笑着点头,一片欢声笑语。
待林老太太同小闺女说私房话的时候,老人家少不得又是一顿敲打:“你明日回傅家堂,不要穿身上这锦衣,还有那金坠儿,也给我摘了。”
林氏舍不得。
这两年她在苏州就是这么过的,只不过没有今日的多而已,少不得分辨:“家里如今有钱,怎穿不得了?况且,是你外孙女自己说的,银子赚了就是花的。”
想着今日林氏待傅振羽还不错,林老太太大概猜到,外孙女这是拿钱哄了母亲。叹息一声,又想起另一事,老太太忙问闺女:“我听说,你们家如今是郭太太管账?”
提起这事,林氏有些闷闷不乐,道:“我不识字,又能怎样?大钱上,她会和我说一声的。娘,我告诉你,我最近在学字,等我学好了,就把账本要过来。”
这也是傅振羽和郭太太商量好的,给林氏画个大饼。
但实际上,管家不见得需要识字的。
傅山长知道事情,但觉得林氏能主动识字,这是个好事,便任由傅振羽和郭太太行动了。
去过林家,便该回傅家堂过年了。
南湖书院今年出了六个秀才,两个本地举子,一个亚元,一个第七名,哪一个都甩傅振棨十条街。傅山长归家后,不少宗族都来送礼,想将孩子送到书院。
傅振羽估摸着价钱,收了礼后还了加厚的礼回去。
批量扩招,南湖书院目前师资不足,她和傅山长商议了,七月的时候,酌情招收二十上下的收费学子。此刻,却是哪个都不能应下的。
祭祖时,傅山长跟在了五老太爷身后,大老爷也站在了嫡支的队伍中。
往年祭祖,嫡庶分开论,今年却是按排行。傅家两个儿子,得了这样的看待,又在妻子的枕头风下,对母亲不满起来。但是视线落到锦衣绣袍、脚蹬皮靴的傅振商身上时,难免有些抑郁。
冉家两年,傅振商别的没学会,深刻认识到嫡庶的不同。但他最敬佩的人是冉墨云,是以,又最不把嫡庶放在心上。嫡支的人有待他不好的,他浑然不在意;恭维他的,他也只当耳旁风。不过将将十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态度,所有人都说,六房又要出个不得了的人。
傅振羽听了自然高兴,揉着弟弟脑袋,赞:“好弟弟,长进了啊!”
傅振商知道原委后,高冷道:“咱们读书人最要紧的,是学业,旁的都是虚的。”
傅振羽朗笑出声。
咱们读书人……
好吧,傅振羽决定,以后给冉家送礼的时候,多送一些。
初二又是回娘家的日子,往年这时候,傅家直接去林家,再从林家去南湖书院,便不再傅家堂这里待着。今年在五老太爷的挽留下,答应多留几日。
好在林老太太一家也回了老家过年,要不这一来一回的,一整日就没了。
初三傅家六房宴请族人,傅家四口吃过午饭,便匆忙离开。
六房的宅子,就是最俭省的三进小院。后罩房做粮库,头一进倒坐放着陈年旧物,第二进正房加东西两厢,满打满算九间屋子,便是要请客,都没地方摆桌子。
小二房只有一进,却也是九间屋子,且厢房不曾隔断。
傅振羽想着这几日的情景,觉得少说得来十桌人,便提议去小二房那里摆饭:“同样九间屋子,我们家人少,摆在我们家吧。”
傅山长自然听闺女的,大老爷因为愧疚,没反对。
定下主意,傅振羽接了桃李不言、苏大娘和两个打杂的仆妇过来。院子架棚子起临时炉灶,东西两厢分开,一边女客,一边男客,正堂再摆一桌,共计十桌。
苏大娘在众人的帮衬下,忙活到子时,方将备菜做好。连日奔波,傅振羽直接摊在床上。
原本说好二房出钱,由大房操办的,结果傅振羽一句长房容不下,将宴摆回二房,大太太不痛快。早早赶了过来,瞧见那成堆的肉和鱼,咋舌:“哪就这么多了,吃不完可不就糟践了!”
十桌是傅振羽的预测,林氏总和闺女计较,也是知道自己不如闺女的缘故。这会儿见大嫂子找事,翻身的林氏忘了母亲的叮嘱,满不在意道:“这会儿天冷,东西放十天半个月也不坏。他们不来,嫂子只管拿家里吃去便是。”
大太太打的就是这主意,连今日早饭都是:“我想着过来帮忙,早饭都没来得及做,这么多东西,叫那个厨娘随便做一点,一起吃吧。”
傅家就这么点地方,傅山长听见这话,寻思又不是什么大事,便道:“小羽,你安排了吧。”